2011年和2016年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水平对比分析——以辽中县、本溪县6所学校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三、研究问题的提出和前期的准备 | 第14页 | 四、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 问卷调查法 | 第15页 | (三) 访谈法 | 第15-16页 | 六、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6页 | 七、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2016年辽中县、本溪县6所学校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 第18-22页 | 一、调查范围及对象 | 第18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18-19页 | (一) 问卷的修改 | 第18-19页 | (二) 访谈法 | 第19页 | 三、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第19-22页 | 第三章 2011年和2016年辽中县、本溪县6所学校义务教育信息化对比分析 | 第22-34页 | 一、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对比分析 | 第22-31页 | (一)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对比分析 | 第22-24页 | (二) 信息化资源建设对比分析 | 第24-25页 | (三) 信息化保障建设对比分析 | 第25-27页 | (四) 信息化应用对比分析 | 第27-29页 | (五) 信息化主体对比分析 | 第29-31页 | 二、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数据对比结论 | 第31-34页 | (一) 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建设很完备 | 第32页 | (二) 信息化应用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 第32页 | (三) 主体发展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核心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34-37页 | 一、信息化基础设施使用率低 | 第34页 | 二、信息技术授课内容“技术化倾向”严重 | 第34-35页 | 三、教师培训制度不健全 | 第35-36页 | 四、信息化人才结构不合理 | 第36-37页 | 第五章 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推进策略 | 第37-42页 | 一、营造信息化教学氛围,提高信息化设施的使用率 | 第37页 | 二、合理安排信息技术讲授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 第37-38页 | 三、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现培训效果最优化 | 第38-39页 | 四、改进信息化人才结构,加强信息化师资力量的建设 | 第39-40页 | 五、发挥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辐射作用,带动社区居民信息素养的提升 | 第40-42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2-44页 | 一、研究总结 | 第42页 | 二、研究不足 | 第42页 | 三、研究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1 | 第46-74页 | 附录2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