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4-21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2 概念和理论阐述 | 第15-16页 |
1.2.1 雾霾的基本概念及作用机理 | 第15-16页 |
1.2.2 生态用地大气净化原理 | 第16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基础理论和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1-30页 |
2.1 基础理论 | 第21-23页 |
2.1.1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1页 |
2.1.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理论 | 第21-22页 |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2页 |
2.1.4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空间统计学理论 | 第22-23页 |
2.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30页 |
2.2.1 雾霾时空格局及关联因素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2.2.2 土地利用景观的大气污染效应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4-26页 |
2.2.3 生态用地大气污染物净化价值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2.2.4 土地利用景观与生态系统价值关系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7-29页 |
2.2.5 土地利用景观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尺度效应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数据来源与分析尺度 | 第30-34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30-31页 |
3.1.1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 第30页 |
3.1.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生态文明建设 | 第30-31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31-32页 |
3.3 尺度分析与选择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城市群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变化 | 第34-45页 |
4.1 景观格局指数选取与计算 | 第34-36页 |
4.2 生态用地景观时空格局变化分析 | 第36-45页 |
4.2.1 生态用地面积和结构变化分析 | 第36-37页 |
4.2.2 生态用地整体景观格局变化特征 | 第37-40页 |
4.2.3 不同类型生态用地景观格局变化分析 | 第40-45页 |
第五章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格局变化 | 第45-62页 |
5.1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变化 | 第45-48页 |
5.1.1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测算 | 第45-46页 |
5.1.2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及构成比例变化 | 第46-48页 |
5.2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数量及空间分布变化 | 第48-55页 |
5.2.1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划分 | 第48-49页 |
5.2.2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数量及空间分布变化分析 | 第49-55页 |
5.3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集聚特征变化 | 第55-62页 |
5.3.1 空间权重矩阵确定 | 第55页 |
5.3.2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计算 | 第55-56页 |
5.3.3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全局空间自相关变化分析 | 第56-58页 |
5.3.4 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局部空间自相关变化分析 | 第58-62页 |
第六章 景观格局指数与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多尺度推绎 | 第62-66页 |
6.1 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62页 |
6.2 景观格局指数与吸收雾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性多尺度分析 | 第62-6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9页 |
7.1 结论 | 第66-67页 |
7.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