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执行当事人追加、变更制度概述 | 第9-19页 |
一、执行当事人追加、变更的概念 | 第9-10页 |
(一) 执行当事人的追加 | 第9页 |
(二) 执行当事人的变更 | 第9-10页 |
(三) 执行当事人追加与变更的区别 | 第10页 |
二、执行当事人变更、追加的程序法理论基础 | 第10-16页 |
(一) 既判力的概念和本质 | 第10-11页 |
(二) 既判力范围界定及其扩张 | 第11-12页 |
(三) 既判力主观范围扩张作为执行当事人追加变更制度理论基础的局限性 | 第12-13页 |
(四) 执行力的概念及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理论的提出 | 第13-14页 |
(五) 执行力主观范围扩张的限制 | 第14-16页 |
三、执行当事人追加、变更的实体法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 责任财产恒定性与执行当事人追加、变更 | 第16-17页 |
(二) 连带责任不可分性与当事人追加与变更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执行当事人追加、变更制度在实践中的操作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19-36页 |
一、名称变更的债权人为申请执行主体 | 第20-21页 |
二、变更受让债权的第三人为申请执行主体 | 第21-22页 |
三、追加、变更独资企业业主或股东为被执行主体 | 第22-24页 |
(一)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企业 | 第22-23页 |
(二) 具备法人资格的独资企业 | 第23-24页 |
四、追加被执行人的债务人为被执行主体 | 第24-28页 |
(一) 到期债权应具备的条件 | 第24-26页 |
(二) 次债务人应具备的条件 | 第26页 |
(三) 司法实践中易混淆的问题 | 第26-28页 |
五、追加被执行人原配偶为被执行主体 | 第28-30页 |
(一) 婚姻解除发生在债务产生之前 | 第29页 |
(二) 婚姻解除发生在债务产生之后 | 第29页 |
(三) 被执行人在执行过程中解除婚姻关系 | 第29-30页 |
六、企业改制后追加、变更被执行主体 | 第30-32页 |
(一) 被执行企业股份合作制改造时的主体追加与变更 | 第30-31页 |
(二) 被执行企业分立时的主体追加与变更 | 第31-32页 |
(三) 被执行企业兼并后追加、变更被执行主体 | 第32页 |
七、追加、变更开办单位为被执行主体 | 第32-36页 |
(一) 开办单位注册资金不实或抽逃注册资金 | 第33-34页 |
(二) 企业终止后,上级主管部门或开办单位无偿接受其财产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执行当事人追加、变更制度的立法例考察 | 第36-38页 |
一、有关执行当事人继受人的规定 | 第36页 |
二、有关当事人或其继受人利益占有标的物的人之规定 | 第36-37页 |
三、对为他人利益而为诉讼的当事人的规定 | 第37-38页 |
第四章 追加变更执行当事人的程序设计 | 第38-44页 |
一、追加变更执行当事人程序的启动 | 第38-39页 |
二、追加变更执行当事人的审查主体 | 第39页 |
三、建立执行听证的适用程序 | 第39-40页 |
四、救济程序的设立 | 第40-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书目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