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榴石型电解质的固态金属锂电池负极界面改性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43页 | 1.1 引言 | 第17-19页 | 1.2 固体电解质综述 | 第19-33页 | 1.2.1 无机固体电解质 | 第20-27页 | 1.2.2 聚合物固体电解质 | 第27-30页 | 1.2.3 复合固体电解质 | 第30-33页 | 1.3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 第33-40页 | 1.3.1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晶体结构和导电机理 | 第33-34页 | 1.3.2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制备 | 第34-37页 | 1.3.3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锂电池 | 第37-40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 第40-43页 | 第二章 基于SnO_2转换反应的纳米中间层的界面改性研究 | 第43-57页 | 2.1 引言 | 第43-44页 | 2.2 实验内容和方法 | 第44-46页 | 2.2.1 石榴石型固体电解质的制备 | 第44页 | 2.2.2 SnO_2中间层的制备 | 第44-45页 | 2.2.3 样品表征 | 第45页 | 2.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6-55页 | 2.3.1 LLZTO的基本性质 | 第46-47页 | 2.3.2 表面改性层表征 | 第47-51页 | 2.3.3 SnO_2界面修饰对Li/LLZTO界面的影响 | 第51-5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基于快速酸处理的界面改性研究 | 第57-73页 | 3.1 引言 | 第5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3.2.1 快速酸处理的方法 | 第57-58页 | 3.2.2 材料表征 | 第58页 | 3.2.3 电化学测试 | 第58-59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70页 | 3.3.1 酸处理的理论思路 | 第59-60页 | 3.3.2 酸处理电解质片的表征 | 第60-63页 | 3.3.3 酸处理对电解质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3.3.4 LLZTO的润湿性研究 | 第65-66页 | 3.3.5 酸处理对Li金属负极界面的影响 | 第66-68页 | 3.3.6 全电池性能研究 | 第68-69页 | 3.3.7 其他酸处理对Li金属负极界面的影响 | 第69-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第四章 基于刚柔填料共掺杂的复合电解质界面改性研究 | 第73-83页 | 4.1 引言 | 第7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4.2.1 材料 | 第73-74页 | 4.2.2 PEO-LLZTO-SN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 | 第74页 | 4.2.3 样品表征 | 第74页 | 4.2.4 电化学测试 | 第74-75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1页 | 4.3.1 复合电解质膜表征 | 第75-76页 | 4.3.2 离子电导率 | 第76-78页 | 4.3.3 电化学窗口 | 第78-79页 | 4.3.4 刚柔填料掺杂对锂金属负极界面的影响 | 第79-80页 | 4.3.5 全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 | 第80-81页 | 4.4 本章总结 | 第81-83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3-85页 | 5.1 总结 | 第83-84页 | 5.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9页 | 致谢 | 第99-10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 作者简历 | 第101页 | 已发表(或正式接受)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