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2-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5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2、滨水城市空间布局相关理论研究 | 第17-29页 |
2.1 滨水城市布局的相关研究 | 第17-23页 |
2.1.1 水系影响下城市空间布局演化 | 第17-20页 |
2.1.2 水系影响下城市布局相关研究 | 第20-23页 |
2.2 城市布局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26页 |
2.2.1 国内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2.2.2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综述 | 第25-2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6-29页 |
3、府谷沿黄河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9-49页 |
3.1 府谷与黄河的关系研究 | 第29-37页 |
3.1.1 地形地貌 | 第30-31页 |
3.1.2 资源优势 | 第31-34页 |
3.1.3 社会经济与人口 | 第34-36页 |
3.1.4 景观生态 | 第36-37页 |
3.2 府谷县城概况 | 第37-44页 |
3.2.1 府谷县城发展历程 | 第37-41页 |
3.2.2 府谷县城发展现状 | 第41-42页 |
3.2.3 府谷城市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3.3 相关规划分析 | 第44-47页 |
3.3.1 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 第44-45页 |
3.3.2 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 第45-46页 |
3.3.3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4、人类活动与府谷城市空间布局 | 第49-65页 |
4.1 人类活动衍生下的府谷城市空间布局现状 | 第49-53页 |
4.1.1 府谷城市空间布局中居住生活的现状分析 | 第50-51页 |
4.1.2 府谷城市空间布局中公共活动的现状分析 | 第51-52页 |
4.1.3 府谷城市空间布局中生产活动的现状分析 | 第52-53页 |
4.2 府谷城市空间布局承载人类活动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53-56页 |
4.2.1.对城区内部人类活动承载问题 | 第53-55页 |
4.2.2 对城区外来人类活动承载问题 | 第55-56页 |
4.3 人类活动与府谷城市空间布局 | 第56-62页 |
4.3.1 府谷老城区人类活动承载优化 | 第56-59页 |
4.3.2 府谷新城区人类活动承载的丰富 | 第59-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5页 |
5、交通与府谷城市空间布局 | 第65-83页 |
5.1 府谷滨黄河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布局必要性分析 | 第65-68页 |
5.1.1 黄河航运功能不发达导致府谷完全依赖陆路交通 | 第65-66页 |
5.1.2 区域的协同发展完全依赖交通联系 | 第66-67页 |
5.1.3 城市经济发展依赖区域交通联系 | 第67-68页 |
5.2 府谷城市交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 第68-72页 |
5.2.1.府谷城市对外交通 | 第68-70页 |
5.2.2.府谷城区内部交通 | 第70-72页 |
5.3 交通与府谷城市空间布局 | 第72-81页 |
5.3.1 府谷城市交通发展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启示 | 第72-74页 |
5.3.2 交通导向下空间布局优化 | 第74-79页 |
5.3.3 交通导向下府谷城市空间布局结构 | 第79-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6、景观与府谷城市空间布局 | 第83-99页 |
6.1 滨黄河景观与府谷城市空间布局演化 | 第83-86页 |
6.2 滨黄河景观特色下府谷城市空间布局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86-90页 |
6.2.1 城市景观现状 | 第86-87页 |
6.2.2 现状存在的问题 | 第87-88页 |
6.2.3 滨黄河景观特色下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 第88-90页 |
6.3 滨黄河景观特色下府谷城市空间布局规划研究 | 第90-98页 |
6.3.1.景观生态格局构建 | 第90-92页 |
6.3.2 滨黄河景观特色下府谷城市空间层次划分 | 第92-94页 |
6.3.3 “滨”、“俯”、“近”、“望”的景观塑造及城市空间布局 | 第94-9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7、结论 | 第99-105页 |
致谢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1页 |
图表目录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