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 红黏土的定义、分布、主要特性 | 第10页 |
· 红黏土研究的进展 | 第10-13页 |
· 红黏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分析方法 | 第13-18页 |
· 岩土参数统计方法 | 第13-14页 |
· 一元线性、非线性回归分析 | 第14-18页 |
· 红黏土地基承载力确定方法 | 第18-22页 |
· 载荷试验或其它原位测试法 | 第18-19页 |
· 室内土工试验法 | 第19页 |
· 理论公式计算法 | 第19-21页 |
· 经验法 | 第21-22页 |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2-24页 |
第2章 桂西南红黏土的成因及结构特征 | 第24-31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成因 | 第24-25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结构特征 | 第25-27页 |
· 红黏土化过程与工程性质 | 第27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发育特征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桂西南红黏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 | 第31-63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 第31-47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物理指标 | 第31-43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工程性质 | 第43-47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的统计关系 | 第47-49页 |
· 塑限与液限之间的统计关系 | 第47-48页 |
· 含水比与液性指数之间的统计关系 | 第48-49页 |
· 桂西南红黏土原位测试与物理力学性质指标间的统计关系 | 第49-55页 |
· 标准贯入修正击数N'值与液性指数I_L的统计关系 | 第50-51页 |
· 标准贯入修正击数N'值与含水比α_ω的统计关系 | 第51页 |
· 标准贯入修正击数N'值与粘聚力c的统计关系 | 第51-52页 |
· 标准贯入修正击数N'值与内摩擦角(?)的统计关系 | 第52-53页 |
· 标准贯入修正击数N'值与压缩系数α_(vl-2)的统计关系 | 第53-54页 |
· 标准贯入修正击数N'值与压缩模量E_s的统计关系 | 第54-55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胀缩性分析 | 第55-60页 |
· 广西地方规范中关于红黏土的胀缩性分类及判别 | 第55-56页 |
· 桂西南红黏土的胀缩性分析 | 第56-59页 |
· 桂西南红黏土地基的胀缩性分析 | 第59-60页 |
· 柱西南红黏土地基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分析 | 第60-62页 |
· 桂西南红黏土地基的均匀性分析 | 第60-61页 |
· 桂西南红黏土地基的稳定性分析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4章 桂西南红黏土的地基承载性能 | 第63-72页 |
· 理论公式法 | 第63-64页 |
· 按塑性状态计算 | 第63-64页 |
· 按极限状态计算 | 第64页 |
· 原位测试法 | 第64-65页 |
· 工程案例分析 | 第65-71页 |
· 理论公式法和标贯试验结果比较 | 第65-67页 |
· 各种方法与原位载荷试验结果的比较 | 第67-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2-74页 |
· 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 进一步工作建议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附录1: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 | 第78-80页 |
附录2:桂西南红黏土土工试验报告 | 第80-88页 |
附录3:桂西南红黏土胀缩试验报告 | 第88-95页 |
附录4:桂西南红黏土标准贯入试验成果表 | 第95-99页 |
附录5:红黏土地基静力载荷试验各级荷载下的沉降量及累计沉降量表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