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1
页 |
1 绪论 | 第11-14
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
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
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
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13
页 |
· 研究假设 | 第13
页 |
· 研究变量及其定义 | 第13-14
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4-21
页 |
· 就业心理的相关研究 | 第14-18
页 |
· 就业心理的定义 | 第14-15
页 |
· 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研究 | 第15-17
页 |
· 就业心态定义及相关研究 | 第17-18
页 |
·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相关研究 | 第18-19
页 |
· 大学生基层就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18-19
页 |
· 促进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措施研究 | 第19
页 |
· 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的相关研究 | 第19-20
页 |
· 国内外文献研究小结 | 第20-21
页 |
3 研究设计 | 第21-24
页 |
·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1-22
页 |
· 研究对象与取样 | 第21
页 |
· 研究方法 | 第21
页 |
· 研究程序 | 第21-22
页 |
· 研究工具 | 第22
页 |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2
页 |
·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2
页 |
· 本研究的重点 | 第22
页 |
· 本研究拟突破的难点 | 第22-24
页 |
4 大学生西部农村基层就业心理特点调查问卷编制与发放 | 第24-27
页 |
· 大学生西部农村基层就业心理特点调查问卷编制 | 第24-25
页 |
· 问卷编制 | 第24
页 |
· 问卷试测与修改 | 第24-25
页 |
· 重庆市高校大学生西部农村基层就业调查 | 第25-27
页 |
5 大学生西部农村基层就业心理特点的实证研究 | 第27-42
页 |
· 大学生对西部农村基层的认知 | 第27-28
页 |
· 大学生对西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体制保障和人才存量的评价偏低 | 第27
页 |
· 大学生对西部农村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发展政策评价较高 | 第27-28
页 |
· 大学生的就业自信心 | 第28-32
页 |
· 大学生就业自信心的总体描述 | 第29-30
页 |
· 不同类别大学生就业自信心比较 | 第30-32
页 |
· 大学生西部农村基层的就业意愿 | 第32-34
页 |
· 大学生的就业区域偏好 | 第32-33
页 |
· 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的就业意愿 | 第33-34
页 |
· 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的择业动机 | 第34-36
页 |
· 大学生到西部农村择业动机总体描述 | 第35
页 |
· 能力与特长的发挥是首要因素 | 第35
页 |
· 未来学习和发展是重要因素 | 第35
页 |
· 自我价值实现是终极因素 | 第35
页 |
· 经济利益是大学生最基本的保障 | 第35-36
页 |
· 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的择业自主性 | 第36-37
页 |
· 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途径的选择倾向 | 第37-38
页 |
· 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就业胜任评价 | 第38-42
页 |
· 大学生对就业胜任评价 | 第38-40
页 |
· 大学生对西部农村基层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 | 第40-42
页 |
6 阻碍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9
页 |
· 阻碍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影响因素的整体情况分析 | 第42-44
页 |
· 学校因素 | 第44-45
页 |
· 工作单位因素 | 第45-47
页 |
· 政府社会因素 | 第47
页 |
· 家庭因素 | 第47-48
页 |
· 大学生自身因素 | 第48-49
页 |
7 促进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的对策分析 | 第49-55
页 |
· 促进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因素的整体情况分析 | 第49-50
页 |
· 促进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就业的对策 | 第50-55
页 |
· 国家改善就业环境,健全配套政策,社会塑造良好舆论环境,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就业 | 第50-51
页 |
· 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开展心理教育,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就业 | 第51-52
页 |
· 家庭转变传统就业观念,支持子女到西部、农村就业 | 第52
页 |
· 大学生正确认知自己,树立良好的就业心态,真心服务农村基层 | 第52-55
页 |
8 研究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5-57
页 |
· 研究结论 | 第55
页 |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55-57
页 |
致谢 | 第57-59
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
页 |
附录 | 第62-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