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1.1 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概念及研究范畴界定 | 第11-15页 |
1.2.1 我国东部寒冷地区 | 第11-12页 |
1.2.2 中心商务区(CBD) | 第12页 |
1.2.3 低碳导向的城市设计 | 第12-13页 |
1.2.4“可持续CBD”和“低碳CBD” | 第13-15页 |
1.3 相关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1.3.1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2 城市设计阶段研究低碳节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与手段 | 第19页 |
1.6 研究创新点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项目实践 | 第21-36页 |
2.1 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CBD | 第21-23页 |
2.2 北京CBD东扩区 | 第23-25页 |
2.3 北京丽泽商务区 | 第25-27页 |
2.4 北京大望京商务区 | 第27-30页 |
2.5 郑州郑东新区CBD | 第30-31页 |
2.6 纽约曼哈顿商务区 | 第31-32页 |
2.7 伦敦金融城中心区 | 第32-33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3-36页 |
第三章 CBD碳排放要素和城市设计的关联分析 | 第36-47页 |
3.1 CBD的碳排放要素 | 第36-38页 |
3.1.1 建筑碳源碳排放 | 第37页 |
3.1.2 交通碳源碳排放 | 第37-38页 |
3.1.3 过程碳源碳排放 | 第38页 |
3.1.4 自然碳汇碳清除 | 第38页 |
3.2 城市设计对碳排放要素的影响 | 第38-42页 |
3.2.1 建筑领域碳排放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 第38-40页 |
3.2.2 交通领域碳排放与城市设计的关系 | 第40-41页 |
3.2.3 城市设计与碳排放要素的关联框架 | 第41-42页 |
3.3 城市设计方案碳排放因子的量化 | 第42-45页 |
3.3.4 CBD城市设计方案中碳排放因子的识别 | 第43-44页 |
3.3.5 CBD城市设计方案碳排放因子的量化 | 第44-4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降低建筑碳源碳排放的城市设计策略 | 第47-61页 |
4.1 针对热环境优化的设计策略 | 第48-55页 |
4.1.1 控制发展规模,优化用地总体布局 | 第48页 |
4.1.2 优化街区布局方式 | 第48-49页 |
4.1.3 合理设计建筑群体空间布局 | 第49-51页 |
4.1.4 合理设计城市绿化及开放空间系统 | 第51-54页 |
4.1.5 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 | 第54-55页 |
4.2 针对风环境优化的设计策略 | 第55-58页 |
4.2.1 优化建成区通风情况 | 第55-57页 |
4.2.2 加强冬季防风 | 第57-58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8-61页 |
第五章 降低交通碳源碳排放的城市设计策略 | 第61-71页 |
5.1 优化路网设计以提升交通通行能力 | 第61-66页 |
5.1.1 适宜的路网尺度 | 第61-63页 |
5.1.2 立体复合的街道空间设计 | 第63-66页 |
5.2 优化出行方式以调整交通用能结构 | 第66-69页 |
5.2.3 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开发模式(TOD) | 第66-67页 |
5.2.4 优化非机动车出行系统 | 第67-68页 |
5.2.5 限制私家车出行的控制手段 | 第68-69页 |
5.3 缩短出行距离以降低交通能源需求 | 第69页 |
5.3.6 紧凑空间布局方式 | 第69页 |
5.3.7 土地混合利用 | 第6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六章 城市设计层面的数字模拟工具优选 | 第71-84页 |
6.1 计算机模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第71-72页 |
6.2 能耗及碳排放模拟软件——基于HTB2的VirVil Plugin | 第72-82页 |
6.2.1 常用能耗模拟软件比选 | 第72-75页 |
6.2.2 HTB2软件平台与工作方法 | 第75-76页 |
6.2.3 VirVil Plugin软件简介及其在城市设计层面的优势 | 第76-77页 |
6.2.4 VirVil Plugin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成果输出 | 第77-81页 |
6.2.5 VirVil Plugin软件数据库基于中国设计条件的调整 | 第81-82页 |
6.3 风环境模拟软件——Phoenics | 第82-84页 |
第七章 基于量化分析的天津响螺湾CBD减碳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 第84-120页 |
7.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84-86页 |
7.1.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 第84-85页 |
7.1.2 研究区域城市设计方案 | 第85-86页 |
7.2 基于量化分析的响螺湾CBD建筑碳源减碳策略研究 | 第86-115页 |
7.2.1 总体空间布局优化 | 第88-91页 |
7.2.2 街道布局优化 | 第91-94页 |
7.2.3 朝向优化 | 第94-98页 |
7.2.4 平面组合方式优化 | 第98-101页 |
7.2.5 开敞空间系统优化 | 第101-104页 |
7.2.6 太阳能利用优化 | 第104-107页 |
7.2.7 风环境优化 | 第107-109页 |
7.2.8 综合分析优化 | 第109-115页 |
7.3 基于量化分析的响螺湾CBD交通碳源减碳策略研究 | 第115-120页 |
第八章 结语 | 第120-121页 |
附录ⅠVir Vil Plugins中设定的各类建筑围护结构构件组成及热工参数 | 第121-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8-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