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9页 |
1.1 我国卫生用品概况 | 第12-13页 |
1.2 一次性卫生用品覆面材料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ES纤维简介 | 第14页 |
1.4 纤维亲水性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4.1 原丝亲水化改性 | 第15页 |
1.4.2 亲水化单体接枝改性 | 第15-16页 |
1.4.3 磺化处理改性 | 第16-17页 |
1.4.4 等离子体处理改性 | 第17页 |
1.4.5 纤维表面的亲水化处理 | 第17-19页 |
1.4.5.1 亲水整理剂种类 | 第18-19页 |
1.5 ES油剂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6 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润湿机理和分析方法概述 | 第20-23页 |
1.6.1 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机理 | 第20-21页 |
1.6.2 表面活性剂润湿机理 | 第21-22页 |
1.6.3 表面活性剂分析方法概述 | 第22-23页 |
1.7 本论文主要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1.7.1 主要研究目标 | 第23页 |
1.7.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参考文献 | 第24-29页 |
第二章 HA-15 油剂分析 | 第29-41页 |
2.1 引言 | 第29页 |
2.2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29-30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29-30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30页 |
2.3 进口样品的初步分析 | 第30-32页 |
2.3.1 理化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2.3.2 挥发份测试 | 第31页 |
2.3.3 离子性鉴别 | 第31页 |
2.3.4 全组份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 第31页 |
2.3.5 全组份红外光谱分析 | 第31页 |
2.3.6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机分析 | 第31-32页 |
2.4 结果与讨论 | 第32-39页 |
2.4.1 理化性能测试 | 第32页 |
2.4.2 挥发份测试 | 第32页 |
2.4.3 离子性鉴别及结果 | 第32-33页 |
2.4.4 全组份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 第33页 |
2.4.5 全组份红外实验 | 第33-34页 |
2.4.6 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机分析 | 第34-39页 |
2.4.6.1 ESI正检测模式下油剂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 | 第34-38页 |
2.4.6.2 ESI负检测模式下油剂的液相色谱-质谱(LC-MS)分析 | 第38-39页 |
2.5 HA-15 油剂剖析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单组分性质及两组分复配性质研究 | 第41-56页 |
3.1 引言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3.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1-42页 |
3.2.1.1 实验材料 | 第41-42页 |
3.2.1.2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3.2.2 性能测试 | 第42-43页 |
3.2.2.1 平衡表面张力测定 | 第42-43页 |
3.2.2.2 接触角测试 | 第4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3-54页 |
3.3.1 单组分表面活性剂平衡表面张力及接触角测定 | 第43-47页 |
3.3.1.1 单组分表面活性剂平衡表面张力 | 第43-44页 |
3.3.1.2 单组分表面活性剂动态接触角测定 | 第44-47页 |
3.3.1.2.1 聚醚改性硅油动态接触角测定 | 第44-46页 |
3.3.1.2.2 AEO-9、12C-9EO-PK和Tween 60 动态接触角测定 | 第46-47页 |
3.3.2 两组分表面活性剂复配平衡表面张力及接触角测定 | 第47-54页 |
3.3.2.1 AEO-9、12C-9EO-PK、Tween 60 两两复配平衡表面张力及接触角测定36 | 第47-48页 |
3.3.2.2 聚醚硅油与AEO-9、12C-9EO-PK、Tween 60 复配表面张力和动态接触角测定 | 第48-54页 |
3.3.2.2.1 聚醚硅油与AEO-9 复配平衡表面张力和动态接触角测定 | 第48-50页 |
3.3.2.2.2 聚醚硅油与 12C-9EO-PK复配平衡表面张力和动态接触角测定 | 第50-52页 |
3.3.2.2.3 聚醚硅油与Tween 60 复配平衡表面张力和动态接触角测定 | 第52-5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6页 |
第四章 ES亲水油剂配方的确定及整理工艺研究 | 第56-67页 |
4.1 引言 | 第56-57页 |
4.1.2 存在问题 | 第56-5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4.2.1 实验材料、设备 | 第57页 |
4.2.1.1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4.2.1.2 实验设备 | 第57页 |
4.2.2 配方原料的选择及配方比例的确定 | 第57-58页 |
4.2.2.1 原料的选择 | 第57-58页 |
4.2.2.2 亲水油剂配方确定 | 第58页 |
4.2.3 亲水整理工艺 | 第58页 |
4.2.4 测试方法 | 第58-5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4.3.1 正交实验数据分析 | 第59-60页 |
4.3.2 亲水油剂的制备 | 第60页 |
4.3.3 亲水配方浓度对透水时间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4 浸渍液温度对透水时间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5 烘干温度对透水时间的影响 | 第62页 |
4.3.6 烘干时间对透水时间的影响 | 第62-63页 |
4.3.7 应用性能测试 | 第63-64页 |
4.3.7.1 亲水改性ES无纺布物理指标测试 | 第63-64页 |
4.3.7.2 接触角测试 | 第64页 |
4.3.7.3 多次亲水测试及回渗量测试 | 第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
第五章 聚乙二醇振动光谱表征中构效关系研究 | 第67-80页 |
5.1 引言 | 第67-68页 |
5.2 实验和理论计算 | 第68-69页 |
5.2.1 试剂与仪器 | 第68页 |
5.2.1.1 实验药品 | 第68页 |
5.2.1.2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68页 |
5.2.3 理论计算 | 第68-69页 |
5.3 结果和讨论 | 第69-77页 |
5.3.1 构象结构 | 第69-71页 |
5.3.2 振动光谱 | 第71-77页 |
5.4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0-82页 |
6.1 总结 | 第80页 |
6.2 展望 | 第80-82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