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0
页 |
1 绪论 | 第10-18
页 |
· 课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0-11
页 |
· 文献综述与研究现状 | 第11-14
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4-16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 | 第14-15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 第15-16
页 |
·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6-18
页 |
· 论文框架 | 第16-17
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
页 |
2 制度变迁理论概述 | 第18-26
页 |
· 制度与制度变迁 | 第18-23
页 |
· 制度 | 第18-19
页 |
· 制度变迁 | 第19-22
页 |
· 机制与制度、制度变迁 | 第22-23
页 |
· 制度变迁理论的主要分析工具 | 第23-26
页 |
· 制度需求与供给理论 | 第23-24
页 |
· 交易费用理论 | 第24
页 |
· 路径依赖理论 | 第24-26
页 |
3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制度变迁:历程审视 | 第26-40
页 |
·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全能型政府的独角戏 | 第26-31
页 |
· 人民公社时期农村社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 第26-27
页 |
·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特点 | 第27-31
页 |
· 改革开放后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 第31-38
页 |
· 改革开放后农村社会的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 | 第31-32
页 |
· 现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特点 | 第32-38
页 |
· 小结 | 第38-40
页 |
4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制度变迁分析:角色重构及其制度有效性 | 第40-58
页 |
· 制度变迁与农村公共服务主体的角色重构 | 第40-46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主体角色重构的直接诱因:农村社会的制度变迁 | 第40-42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主体角色重构的强大动力:交易费用的变动 | 第42-44
页 |
· 政府主导地位的体现: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变迁中的制度创新 | 第44-46
页 |
· 现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有效性:基于制度“需求—供给”分析.. | 第46-53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制度需求分析 | 第46-49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制度供给分析 | 第49-52
页 |
· 制度短缺:转型期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制度常例 | 第52-53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中的路径依赖问题 | 第53-56
页 |
· 小结 | 第56-58
页 |
5 中国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问题及发展趋向 | 第58-65
页 |
· 现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发展现状及其突出问题 | 第58-59
页 |
· 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向 | 第59-65
页 |
·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的发展契机 | 第60-61
页 |
· 现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未来可能的努力方向 | 第61-65
页 |
结论 | 第65-67
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2
页 |
致谢 | 第72-73
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73-76
页 |
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