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一般考察 | 第9-18页 |
第一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内涵及概念比较 | 第9-13页 |
一、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内涵 | 第9-10页 |
二、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与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之比较 | 第10-11页 |
三、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与刑事被害人国家赔偿之比较 | 第11-12页 |
四、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与刑事损害赔偿之比较 | 第12-13页 |
第二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一、 社会契约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法哲学基础 | 第13-14页 |
二、 国家责任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宪法学基础 | 第14页 |
三、 社会福利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社会学基础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价值 | 第15-18页 |
一、 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价值 | 第15-16页 |
二、 实现诉讼效益的价值 | 第16页 |
三、 塑造法治信仰的价值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现状及问题研究 | 第18-23页 |
第一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的立法现状剖析 | 第18-20页 |
一、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现行立法梳理 | 第18-19页 |
二、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救济的立法问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损害赔偿救济制度的司法现状剖析 | 第20-23页 |
一、 从法律适用上看应用标准不统一 | 第20-21页 |
二、 从实体内容上看刑事损害赔偿的标准不一 | 第21-22页 |
三、 从判决结果上看刑事损害赔偿内容难以实现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比较与启示 | 第23-30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国家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23-25页 |
一、 德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23-24页 |
二、 法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24-25页 |
第二节 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25-27页 |
一、 英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25-26页 |
二、 美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26-27页 |
第三节 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特征与启示 | 第27-30页 |
一、 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特征 | 第27-28页 |
二、 域外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启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之构建 | 第30-42页 |
第一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的必要性 | 第30-32页 |
一、 实现宪法人权保障的目标 | 第30-31页 |
二、 完善我国刑事诉讼立法的需要 | 第31-32页 |
三、 被害人国际人权保护制度的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 第32页 |
第二节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的可行性 | 第32-34页 |
一、 扶贫救弱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 第33页 |
二、 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 第33-34页 |
三、 国家作为救济主体的广泛践行 | 第34页 |
第三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的立法理念 | 第34-36页 |
一、 及时补偿的时间性 | 第35页 |
二、 补偿的适当性和公平性 | 第35-36页 |
三、 货币补偿的限定性 | 第36页 |
四、 同等与对等补偿性 | 第36页 |
第四节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制度构建框架 | 第36-42页 |
一、 适用的对象和范围 | 第37-38页 |
二、 补偿适用的条件 | 第38-39页 |
三、 补偿的机构 | 第39页 |
四、 补偿的程序 | 第39-40页 |
五、 补偿的资金来源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