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导论 | 第9-13页 |
·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 研究方法与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本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2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理论界定 | 第13-17页 |
· 社会保障税的内涵 | 第13页 |
· 社会保障税的特征 | 第13页 |
· 社会保障税的功能 | 第13-14页 |
· 收入再分配的功能 | 第13-14页 |
· 稳定经济的“自动调节器”功能 | 第14页 |
· 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的功能 | 第14页 |
· 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理论依据 | 第14-17页 |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 第14-15页 |
· 幸福论 | 第15-17页 |
3 关于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学术之争 | 第17-21页 |
· 关于开征社会保障税必要性之争 | 第17-19页 |
·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缴费筹资手段的利弊 | 第17-18页 |
· 社会保障税是否具有优越性 | 第18页 |
· 开征社会保障税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是否有利于经济发展 | 第18-19页 |
· 关于开征社会保障税可行性之争 | 第19-21页 |
· 经济基础是否达到可以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充足的税源 | 第19页 |
· 法律基础是否达到可以为开征社会保障税提供有力保障 | 第19页 |
· 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否达到可以开征社会保障税的高度 | 第19-21页 |
4 部分典型国家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现实条件借鉴与启示 | 第21-30页 |
· 优越的经济体制 | 第21-22页 |
· 美国的经济体制 | 第21页 |
· 德国的经济体制 | 第21-22页 |
· 健全的财政体制 | 第22-26页 |
· 美国公共财政体系 | 第22-25页 |
· 德国公共财政体系 | 第25-26页 |
·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6-27页 |
· 美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6-27页 |
· 德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27页 |
· 对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启示 | 第27-30页 |
· 优越的经济体制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的经济基础 | 第27-28页 |
· 健全的财政体制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实践条件 | 第28页 |
· 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制度保障 | 第28-30页 |
5 我国开征社会保障税存在的现实矛盾 | 第30-39页 |
· 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保障税累退性的矛盾 | 第30-35页 |
· 地区发展差异性明显 | 第30-31页 |
· 城镇二元化现象尚未解决 | 第31页 |
· 产业结构不合理 | 第31-32页 |
· 就业问题严重 | 第32-33页 |
· 消费、出口、投资失衡 | 第33页 |
· 内需严重不足 | 第33-34页 |
· 收入分配不均 | 第34-35页 |
· 公共财政体制与社会保障税有偿性的矛盾 | 第35-37页 |
· 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 第36页 |
· 预算体制不严谨,财力不集中 | 第36页 |
· 转移支付制度不够完善 | 第36-37页 |
· 社会保障体系与社会保障税普遍性矛盾 | 第37-39页 |
·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太窄 | 第37页 |
· 社会保障基金筹集渠道太窄和资金管理水平有限 | 第37-38页 |
· 社会保障体系法制建设不健全 | 第38页 |
· 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不足 | 第38-39页 |
6 消除开征社会保障税现实矛盾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 第39-42页 |
· 改革经济发展体制,形成经济良性循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 第39页 |
· 建设健全的民主、阳光的公共财政体制 | 第39-40页 |
· 继续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