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日新月异 | 第10页 |
1.1.2 板块轮动与行业配置策略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2-13页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相关概念 | 第14-16页 |
2.1.1 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 | 第14页 |
2.1.2 美林投资时钟周期理论 | 第14-15页 |
2.1.3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 第15-16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中国股票市场板块轮动的市场效应 | 第19-41页 |
3.1 数据来源 | 第19页 |
3.2 研究周期的划分 | 第19-21页 |
3.2.1 大级别周期的划分 | 第19-20页 |
3.2.2 小级别周期的划分 | 第20-21页 |
3.3 大级别周期之间行业板块轮动的市场效应 | 第21-25页 |
3.3.1 各行业指数与大盘指数趋势对照 | 第21-22页 |
3.3.2 大级别周期内各行业指数收盘价统计序列 | 第22-23页 |
3.3.3 大级别周期之间行业板块强弱转换 | 第23-25页 |
3.4 大级别周期内小级别周期之间行业板块轮动的市场效应 | 第25-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中国股票市场板块轮动的成因 | 第41-47页 |
4.1 行业板块联动的原因 | 第41-43页 |
4.1.1 宏观经济角度 | 第41-42页 |
4.1.2 行业自身特征 | 第42页 |
4.1.3 微观的行为金融角度 | 第41-43页 |
4.2 行业板块轮动的原因 | 第43-45页 |
4.2.1 宏观经济周期的传导机制 | 第43-44页 |
4.2.2 行业关联性传导机制 | 第44-45页 |
4.2.3 行为金融学传导机制 | 第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五章 中国股市板块轮动的机理研究 | 第47-64页 |
5.1 板块轮动机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7-49页 |
5.1.1 板块轮动周期的规律 | 第47-48页 |
5.1.2 板块轮动的收益率描述统计 | 第48-49页 |
5.2 聚类分析板块轮动的机理 | 第49-60页 |
5.2.1 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 第49-51页 |
5.2.2 各个阶段内的聚类结果 | 第51-58页 |
5.2.3 聚类分析结果总结 | 第58-60页 |
5.3 板块轮动机理的概率统计 | 第60-64页 |
5.3.1 牛熊大周期下各行业板块收益排名的概率 | 第60-61页 |
5.3.2 牛熊大周期下大类行业板块收益排名的概率 | 第61-62页 |
5.3.3 构建牛熊大周期下我国股市行业板块完美轮动策略 | 第62-64页 |
第六章 基于货币周期的行业板块轮动机理研究 | 第64-71页 |
6.1 货币周期理论概述 | 第64-65页 |
6.2 根据货币供应周期对我国经济周期的划分 | 第65-66页 |
6.3 货币周期下我国股市行业板块轮动的机理总结 | 第66-71页 |
6.3.1 货币周期下行业板块强弱转换 | 第66-68页 |
6.3.2 不同类型货币周期下大类行业板块收益排名的概率 | 第68-69页 |
6.3.3 货币周期下重新构建我国股市行业板块完美轮动策略 | 第69-71页 |
第七章 概率分析板块轮动的联动性和顺序性 | 第71-77页 |
7.1 概率分析方法简述 | 第71-72页 |
7.2 板块联动--当前行业超越指数时其它行业同时超越指数的概率 | 第72-74页 |
7.3 板块轮动--前行业超越指数时下季度后行业超越指数的概率 | 第74-7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8.1 研究结论 | 第77页 |
8.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1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