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31页 |
1.1 刺糖多孢菌 | 第14-15页 |
1.1.1 刺糖多孢菌分类学地位 | 第14页 |
1.1.2 刺糖多孢菌菌种特性 | 第14-15页 |
1.2 刺糖多孢菌同属相关噬菌体 | 第15-19页 |
1.2.1 糖多孢菌属噬菌体形态特征 | 第15页 |
1.2.2 糖多孢菌属噬菌体噬菌斑 | 第15-16页 |
1.2.3 糖多孢菌属噬菌体核酸类型 | 第16页 |
1.2.4 糖多孢菌属噬菌体溶源转化 | 第16页 |
1.2.5 糖多孢菌属噬菌体宿主专一性 | 第16-17页 |
1.2.6 糖多孢菌属噬菌体吸附的影响因子 | 第17-18页 |
1.2.7 糖多孢菌属噬菌体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 刺糖多孢菌所产抗生素的相关特性 | 第19-20页 |
1.3.1 多杀菌素的结构特性 | 第19页 |
1.3.2 多杀菌素的杀虫机理 | 第19-20页 |
1.4 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的代谢途径 | 第20-22页 |
1.4.1 聚酮链的合成 | 第20页 |
1.4.2 聚酮交联桥的合成 | 第20页 |
1.4.3 三氧甲基鼠李糖的合成与连接 | 第20-21页 |
1.4.4 福乐糖胺的合成与连接 | 第21页 |
1.4.5 多杀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侧翼基因 | 第21-22页 |
1.5 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的发酵工艺调控 | 第22-24页 |
1.5.1 多杀菌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 第22页 |
1.5.2 刺糖多孢菌发酵过程参数的优化与调控 | 第22-24页 |
1.6 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的代谢调节与控制 | 第24-26页 |
1.6.1 初级代谢末端代谢产物对多杀菌素合成的反馈调节 | 第24页 |
1.6.2 分解代谢物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合成的调节 | 第24-25页 |
1.6.3 分子水平上对多杀菌素合成的遗传调控 | 第25-26页 |
1.7 本论文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1页 |
第二章 刺糖多孢菌生长特性及移种标准的研究 | 第31-47页 |
2.1 引言 | 第31页 |
2.2 材料与方法 | 第31-36页 |
2.2.1 菌种 | 第31页 |
2.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32页 |
2.2.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32页 |
2.2.4 培养基 | 第32-33页 |
2.2.5 培养方法 | 第33页 |
2.2.6 检测方法 | 第33-3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2.3.1 刺糖多孢菌斜面生长特性及移种标准的研究 | 第36-40页 |
2.3.2 刺糖多孢菌液体种子生长特性及产素能力的研究 | 第40-44页 |
2.3.3 刺糖多孢菌二级种子移种标准 | 第44-45页 |
2.3.4 标准菌种对生产稳定性的影响 | 第4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培养工艺的优化 | 第47-65页 |
3.1 引言 | 第47页 |
3.2 材料与方法 | 第47-52页 |
3.2.1 菌种 | 第47页 |
3.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7页 |
3.2.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47页 |
3.2.4 主要培养基组分 | 第47-48页 |
3.2.5 培养基 | 第48-49页 |
3.2.6 培养方法 | 第49页 |
3.2.7 玉米粉酶水解糖的制备 | 第49页 |
3.2.8 Plackett- Burman实验设计 | 第49-50页 |
3.2.9 BP神经网络设计 | 第50-51页 |
3.2.10 PSO算法 | 第51页 |
3.2.11 检测方法 | 第51-52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2-63页 |
3.3.1 棉籽粉种类对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的影响 | 第52-53页 |
3.3.2 蛋白胨种类对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的影响 | 第53页 |
3.3.3 黄豆粉种类对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4 植物油种类对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的影响 | 第54-55页 |
3.3.5 寡聚糖种类对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的影响 | 第55-56页 |
3.3.6 磷酸盐种类对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7 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影响多杀菌素发酵产量的重要因素 | 第57-59页 |
3.3.8 ANN输入参数取值范围的确定 | 第59-61页 |
3.3.9 ANN训练样本的选取 | 第61-62页 |
3.3.10 ANN建模 | 第62-63页 |
3.3.11 PSO算法全局寻优 | 第63页 |
3.3.12 验证实验 | 第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发酵调控的研究 | 第65-78页 |
4.1 引言 | 第65页 |
4.2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4.2.1 菌种 | 第65页 |
4.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65-66页 |
4.2.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66页 |
4.2.4 培养基 | 第66页 |
4.2.5 培养方法 | 第66页 |
4.2.6 检测方法 | 第66-67页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67-77页 |
4.3.1 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摇瓶发酵代谢曲线 | 第67-69页 |
4.3.2 刺糖多孢菌合成多杀菌素分批发酵动力学研究 | 第69-73页 |
4.3.3 多杀菌素分批发酵过程参数调控的研究 | 第73-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刺糖多孢菌产多杀菌素分解代谢物调节的研究 | 第78-93页 |
5.1 引言 | 第78页 |
5.2 材料与方法 | 第78-81页 |
5.2.1 菌种 | 第78页 |
5.2.2 主要仪器设备 | 第78-79页 |
5.2.3 主要药品与试剂 | 第79页 |
5.2.4 主要培养基组分 | 第79页 |
5.2.5 培养基 | 第79-80页 |
5.2.6 培养方法 | 第80-81页 |
5.2.7 检测方法 | 第81页 |
5.3 结果与分析 | 第81-91页 |
5.3.1 碳源分解代谢物对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 | 第81-86页 |
5.3.2 氮源分解代谢物对多杀菌素合成的影响 | 第86-91页 |
5.3.3 5 L发酵罐对多杀菌素合成补料工艺的放大研究 | 第9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3-95页 |
6.1 总结 | 第93-94页 |
6.2 展望 | 第94-95页 |
附录 | 第95-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