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4-23页 |
· Ve 的理化性质及来源 | 第14-15页 |
· Ve 的一般生理功能 | 第15-16页 |
· 对生物膜的保护作用 | 第15页 |
· 对动物繁殖性能的影响 | 第15页 |
· 免疫作用 | 第15-16页 |
· 其它功能 | 第16页 |
· Ve 在水产动物中的研究应用 | 第16-18页 |
· Ve 对水产动物抗氧化的影响 | 第16页 |
· Ve 对水产动物免疫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 Ve 对水产动物的抗病力影响 | 第17页 |
· Ve 对水产动物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17页 |
· Ve 对水产动物繁殖方面的影响 | 第17-18页 |
· Ve 对水产动物品质的影响 | 第18页 |
· Ve 与其他微量协同作用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 第18页 |
· 水产动物 Ve 的需求量及影响因素 | 第18-20页 |
· Ve 需求量 | 第18-20页 |
· 影响水产动物Ve需求量的因素 | 第20页 |
· 高温和氨氮应激对水产动物的影响 | 第20-21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和展望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团头鲂对 Ve 需要量的研究 | 第23-34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 试验鱼 | 第23页 |
· 试验饲料 | 第23-25页 |
· 饲养管理 | 第25页 |
· 取样和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 常规生长指标测定 | 第25页 |
· 血浆指标测定 | 第25页 |
· 肌肉品质的分析 | 第25-26页 |
· 饲料中 Ve 的测定 | 第26页 |
· 相关指标计算公式 | 第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 不同水平 Ve 对团头鲂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27-29页 |
· 不同水平 Ve 对团头鲂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 第29页 |
· 不同水平 Ve 对团头鲂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29页 |
· 不同水平 Ve 对团头鲂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29-31页 |
· 讨论 | 第31-34页 |
· 不同水平 Ve 对团头鲂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1页 |
· Ve 对团头鲂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1-32页 |
· Ve 对团头鲂肌肉理化指标的影响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不同水平 Ve 对高温应激及常温恢复后非特异性免疫、肝脏超微结构以及 HSP70 mRNA表达的影响 | 第34-4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7页 |
· 试验鱼种、添加剂及日粮 | 第34页 |
· 饲养管理 | 第34-35页 |
· 采样与处理 | 第35页 |
· 样品采集及指标分析 | 第35-37页 |
· 数据处理 | 第37页 |
· 试验结果 | 第37-44页 |
· Ve 在高温应激后恢复对团头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 | 第37-38页 |
· Ve 在高温应激后恢复对团头鲂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皮质醇(COR)的影响 | 第38-40页 |
· Ve 在高温应激后恢复对团头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影响 | 第40-41页 |
· Ve 在高温应激后恢复对团头鲂肝脏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1-43页 |
· Ve 在高温应激后恢复对团头鲂肝脏 HSP70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3-44页 |
· 讨论 | 第44-48页 |
· 对团头鲂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44页 |
· 对团头鲂血液激素指标的影响 | 第44-45页 |
· 对团头鲂肠道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 第45-46页 |
· 高温应激及常温恢复后Ve对肝细胞的影响 | 第46页 |
· 2 Ve 在高温应激后恢复对团头鲂肝脏 HSP70 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46-48页 |
第四章 Ve 对团头鲂抗氨氮应激及抗嗜水气单孢菌感染的影响 | 第48-6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 试验鱼种、添加剂及日粮 | 第48页 |
· 饲养管理 | 第48页 |
· 采样与处理 | 第48-49页 |
· 高氨氮应激及感染嗜水气单孢菌试验 | 第48-49页 |
· 样品采集 | 第49页 |
· 血清与肝脏指标的分析 | 第49页 |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5页 |
· Ve 对团头鲂氨氮应激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症状以及对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高氨氮应激及感染嗜水气单孢菌后 Ve 对团头鲂血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高氨氮应激及感染嗜水气单孢菌后 Ve 对团头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 | 第51-53页 |
· 高氨氮应激及感染嗜水气单孢菌后 Ve 对团头鲂血清甲状腺素(T3)、皮质醇的影响 | 第53-54页 |
· 高氨氮应激及感染嗜水气单孢菌后 Ve 对团头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影响 | 第54-55页 |
· 讨论 | 第55-61页 |
· Ve 对团头鲂氨氮应激后感染嗜水气单胞菌症状以及对累计死亡率的影响 | 第56页 |
· 氨氮应激及感染嗜水气单孢菌后 Ve 对团头鲂血液指标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氨氮应激及感染嗜水气单孢菌后 Ve 对团头鲂肠道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 第58-61页 |
全文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7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