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5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1 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的种类及其基本特征1 | 第15-20页 |
· 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的种类1 | 第15页 |
· 细菌质粒的基本特征1 | 第15-18页 |
· 质粒的复制调控 | 第15-16页 |
· 质粒的拷贝数 | 第16-17页 |
· 质粒的稳定性 | 第17页 |
· 质粒的不相容性 | 第17页 |
· 质粒的生物学功能 | 第17-18页 |
· 噬菌体的基本特征 | 第18-20页 |
· 噬菌体的种类 | 第18-19页 |
· 噬菌体的感染性 | 第19页 |
· 噬菌体的可诱导性 | 第19页 |
· 噬菌体的常用检测方法 | 第19-20页 |
· 噬菌体的生物学功能 | 第20页 |
2 芽孢杆菌属和类芽孢杆菌属染色体外核酸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 质粒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噬菌体研究现状 | 第22-23页 |
3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概况 | 第23-25页 |
·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分类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形态特性及培养条件 | 第24页 |
·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功能 | 第24-25页 |
· 胶质类芽孢杆菌的应用 | 第25页 |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第二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质粒的提取 | 第27-42页 |
1 材料 | 第27页 |
· 供试菌株 | 第27页 |
2 方法 | 第27-30页 |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7-29页 |
· 培养时间对菌株生长状况及质粒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27-28页 |
· 氮、碳源对菌株荚膜及质粒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28页 |
· 不同浓度(NH3)2 SO4对菌株生长状况及质粒提取效率影响 | 第28页 |
· 不同浓度K2 HPO4对菌株生长状况及质粒提取效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菌质粒提取方法改良 | 第29-30页 |
· 改良的SDS法 | 第29页 |
· 改良的试剂盒法-AxyGene | 第29-30页 |
· 菌质粒条带的纯化方法 | 第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0页 |
· 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30-38页 |
· 培养时间的影响 | 第30-32页 |
· 氮、碳源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浓度(NH3 )2SO4的影响 | 第33-35页 |
· 不同浓度K2HPO4的影响 | 第35-38页 |
· 菌质粒提取方法的确定 | 第38-39页 |
· 菌质粒条带的纯化方法 | 第39-40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40-42页 |
第三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质粒pKNP414的全序列分析 | 第42-58页 |
1 材料 | 第42-43页 |
· 供试菌株与载体 | 第42-43页 |
2 方法 | 第43-46页 |
· 质粒pKNP414酶切图谱分析 | 第43-44页 |
· 单酶切图谱分析 | 第43页 |
· 双酶切图谱分析 | 第43-44页 |
· 质粒酶切位点图预测 | 第44页 |
· 质粒全序列获取 | 第44-46页 |
· 双酶切克隆分析质粒部分序列 | 第44页 |
· 基因步移法获取质粒全序列 | 第44-46页 |
· 反向PCR扩增 | 第44-46页 |
· 质粒全序列拼接 | 第46页 |
· 质粒全序列分析 | 第46页 |
· 质粒pKNP414一般结构特征分析 | 第46页 |
· ORFs预测 | 第46页 |
· 启动子预测与分析 | 第46页 |
· 重复序列的预测与分析 | 第4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56页 |
·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质粒酶切图谱分析 | 第46-49页 |
· 单酶切和双酶切电泳图 | 第46-48页 |
· 质粒酶切位点图预测 | 第48-49页 |
· 质粒全序列获取 | 第49-52页 |
· 双酶切克隆分析质粒部分序列 | 第49-50页 |
· 基因步移法获取质粒全序列 | 第50-52页 |
3. 3 质粒 p K N P4 1 4 全序 列 的 分 析 | 第52-56页 |
· 质粒 p KN P 4 14 全 序 列的 一 般结 构 特征 分 析 | 第52页 |
· 质粒pKNP414ORFs预测 | 第52-54页 |
· 启动子预测与分析 | 第54-56页 |
· 重复序列的预测与分析 | 第56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56-58页 |
第四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质粒pKNP414拷贝数测定 | 第58-67页 |
1 材料 | 第58页 |
· 供试菌株 | 第58页 |
· 实验仪器 | 第58页 |
2 方法 | 第58-61页 |
· 胶质类芽孢杆菌KNP414裂解液制备 | 第58-59页 |
·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和特异性检测 | 第59-60页 |
·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 第59页 |
· 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59-60页 |
· 序列克隆测序 | 第60页 |
· pKNP414质粒的拷贝数测定 | 第60-6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1-65页 |
· PCR条件优化与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61-63页 |
· PCR退火温度优化 | 第61-62页 |
· 引物特异性检测 | 第62页 |
· 细胞裂解液不同浓度稀释PCR产物特异性检测 | 第62-63页 |
· 质粒pKNP414的拷贝数测定 | 第63-65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65-67页 |
第五章 胶质类芽孢杆菌原噬菌体序列分析及噬菌体诱导 | 第67-76页 |
1 材料 | 第67-68页 |
· 供试菌株 | 第67页 |
· 噬菌体相关序列 | 第67-68页 |
2 方法 | 第68-71页 |
· 原噬菌体序列获取 | 第68-70页 |
· 引物设计 | 第68页 |
· 原噬菌体序列验证 | 第68-70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68-69页 |
· PCR扩增反应 | 第69页 |
· 序列克隆测序 | 第69-70页 |
· 原噬菌体序列与质粒的关系 | 第70页 |
· 质粒DNA提取 | 第70页 |
· PCR扩增反应 | 第70页 |
· 噬菌体诱导验证实验 | 第70-71页 |
· MMC诱导噬菌体实验 | 第70页 |
· 噬菌体验证实验 | 第70-71页 |
· 2.5×SDS-EDTA快速检测 | 第70页 |
· 双层平板检测 | 第70-7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1-74页 |
· 原噬菌体序列验证 | 第71-72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71页 |
· 原噬菌体序列的克隆 | 第71-72页 |
· 原噬菌体序列与质粒的关系 | 第72页 |
· 噬菌体诱导验证实验 | 第72-74页 |
· 2.5×SDS-EDTA快速检测 | 第72-73页 |
· 双层平板检测 | 第73-74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74-76页 |
总结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附录一 培养基的配制 | 第82-83页 |
附录二 重要溶液的配制69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