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国内外大气环境卫星及传感器发展 | 第11-12页 |
· 大气环境卫星遥感技术发展 | 第12-16页 |
· 大气环境质量遥感监测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 本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 技术路线和思路 | 第19-20页 |
第2章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基本原理 | 第20-24页 |
· 电磁波与大气层的相互作用 | 第20-22页 |
· 大气衰减 | 第20-21页 |
· 大气的散射和吸收 | 第21-22页 |
· 大气透射和大气窗口 | 第22页 |
·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 第22-24页 |
·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6S | 第23-24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 第24-31页 |
· 研究区概况 | 第24-27页 |
· 京津冀地区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25页 |
· 京津冀地区气候 | 第25-27页 |
· 数据来源 | 第27-31页 |
· 环境卫星 CCD 相机 | 第27-28页 |
· ENVISAT/SCIAMACHY 数据 | 第28-29页 |
· AURA/OMI 数据 | 第29-31页 |
第4章 利用环境卫星遥感反演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研究 | 第31-42页 |
· 大气气溶胶卫星遥感基本原理 | 第31-33页 |
· 气溶胶反演算法 | 第33-35页 |
· 暗像元方法(Dense Dark Vegetation) | 第33-34页 |
· 地表反射率库算法 | 第34-35页 |
· 基于 HJ/CCD 数据的暗像元-地表反射率库算法反演 AOD | 第35-42页 |
· 算法原理分析 | 第35-36页 |
· 技术流程 | 第36-42页 |
第5章 卫星遥感监测污染气体(SO2、NO2) | 第42-53页 |
· 污染气体及其光谱特征分析 | 第42-44页 |
· 二氧化硫 | 第42-43页 |
· 二氧化氮 | 第43-44页 |
· 污染气体反演原理及方法 | 第44-48页 |
· DOAS 反演方法 | 第44-47页 |
· 大气质量因子 | 第47-48页 |
· 反演结果 | 第48-53页 |
· 基于 OMI 数据的区域 NO2柱浓度反演监测 | 第48-50页 |
· 基于 SCIAMACHY 数据的区域 SO2浓度监测 | 第50-53页 |
第6章 基于多标度分形理论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 第53-63页 |
· 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 第53-56页 |
· 橡树岭大气质量指数(ORAQI) | 第54-55页 |
· 大气环境背景值和标准值 | 第55-56页 |
· 应用分形模型确定背景值和标准值 | 第56-60页 |
· 分形模型 | 第56页 |
· 应用分形模型确定背景值和标准值 | 第56-57页 |
· 分形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第57-60页 |
· 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质量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第63-65页 |
·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 存在不足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附录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