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贵州省部分地区农村中学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7页 | · 课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现实意义 | 第11页 | ·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第12-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案 | 第17-2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 研究方法与工具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研究工具 | 第19页 | · 研究步骤 | 第19-21页 | 第三章 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研究 | 第21-33页 | · 有效教学 | 第21-23页 | · 有效教学的内涵 | 第21页 | · 有效教学的策略 | 第21-23页 | · 新课程对物理课堂教学的要求 | 第23-25页 | · 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策略 | 第25-30页 | · 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 第25-27页 | · 倡导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 第27-28页 | · 实现多维有效的交往互动,促进学生合作交流 | 第28-30页 | · 新课程背景下影响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 第30-33页 | · 教师因素 | 第31页 | · 学生因素 | 第31-32页 | · 教学环境因素 | 第32-33页 | 第四章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问卷的编制与分析 | 第33-40页 | ·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开放式调查问卷的编制 | 第33页 | ·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问卷的维度 | 第33-35页 | · 问卷维度的设计 | 第33-34页 | · 问卷的形式与结构 | 第34-35页 | ·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问卷指导语的编制 | 第35-36页 | ·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调查问卷的项目 | 第36-40页 | · 问卷项目的编制 | 第36-39页 | · 问卷的信度分析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水平的调查研究 | 第40-49页 | · 样本的选择 | 第40页 | ·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水平的总体分析 | 第40-42页 | · 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水平的差异分析 | 第42-47页 | · 不同性别的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差异分析 | 第42页 | · 不同学历的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差异分析 | 第42-44页 | · 不同年龄的物理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差异分析 | 第44-46页 | · 不同性别的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析 | 第46页 | · 不同年级的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差异分析 | 第46-47页 | · 影响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水平的原因分析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提高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水平的试点研究 | 第49-53页 | · 试点的选择 | 第49页 | · 实验方案 | 第49-50页 | · 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50-51页 | · 建议 | 第51-53页 | 第七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53-55页 | · 研究总结 | 第53-54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一 | 第58-59页 | 附录二 | 第59-60页 | 附录三 | 第60-65页 | 附录四 | 第65-67页 | 附录五 | 第67-68页 | 附录六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课题和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