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语用象似等效原则--翻译评估的新方法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1:教育论文网→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语义学、语用学、词汇学、词义学论文语义学、语用学论文
分类2:教育论文网→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写作学与修辞学论文翻译学论文
语用象似等效原则--翻译评估的新方法
论文目录
 
ACKNOWLEDGEMENTS第1-4 页
ABSTRACT第4-6 页
摘要第6-11 页
LISTS OF TABLES AND FIGURES第11-12 页
A LIST OF ABBREVIATIONS AND SYMBOLS第12-13 页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第13-17 页
  · PIEP AND ITS SIGNIFICANCE第13-15 页
  · OBJECTIVES OF THE STUDY第15 页
  · RESEARCH QUESTIONS第15 页
  · METHODOLOGY AND DATA COLLECTION第15-16 页
  ·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第16-17 页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第17-37 页
  ·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INTO FEP第17-28 页
    · On Eugene A.Nida's FE Theory第17 页
    · The Nature of Translation Defined by Eugene A.Nida第17-19 页
    · Definition of FE Theory第19-21 页
    · Principles for Producing FE Translation第21-22 页
    · Theoretical Contributions and Criticisms of FE Theory第22-25 页
    · Relevant Studies on FE Theory第25-28 页
  · A SURVEY OF HISTORICAL CONCERN WITH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OF LINGUISTIC SIGNS第28-36 页
    · The Notion of Iconicity第29-30 页
    ·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into Iconicity第30-36 页
      · A Survey of Historical Concern With Arbitrariness and Iconicity of Linguistic Signs第30-33 页
      · The Status Quo of Studies of Iconicity第33-36 页
  · A REVIEW OF PRAGMATIC ICONICITY第36-37 页
CHAPTER THRE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PRINCIPLE IN TRANSLATION(PEP)第37-48 页
  · CONCERNS OF TRANSLATION第37-38 页
  · METAPHRASE,PARAPHRASE AND IMITATION FROM ST TO TT第38 页
  · DIFFERENCE BETWEEN WT AND OI第38-39 页
  · HOW EQUIVALENT TRANSLATION CAME INTO BEING第39-41 页
  · THE GIST OF FUNCTIONAL EQUIVALENCE PRINCIPLE(FEP)第41-43 页
  · SCRUTINY FOR DRAWBACKS第43-46 页
  ·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TRANSLATION THEORIES第46-48 页
CHAPTER FOUR A THEORETICAL INSIGHT INTO ICONICITY第48-56 页
  · SEMIOTIC FOUNDATIONS OF ICONICITY第48-51 页
    · Saussure's Semiotic Theory第49 页
    · Peirce's Semiotic Theory第49-51 页
    · Other Semiotic Theories第51 页
  ·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S OF ICONICITY第51-55 页
    · Traditional Philosophy第52-53 页
    · Cognitive Philosophy第53 页
    · Embodied Philosophy第53-55 页
  ·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MIOTICS,PHILOSOPHY,AND PRAGMATICS第55-56 页
CHAPTER FIVE PRAGMATIC-ICONICITY EQUIVALENCE PRINCIPLE IN TRANSLATION(PIEP)第56-81 页
  · MANIFESTATIONS OF ICONICITY OF LINGUISTIC SIGNS FROM A PRAGMATIC POINT OF VIEW第56-66 页
    · Utterance-Intention Iconicity Principle第57-60 页
    · Utterance-Context Iconicity Principle第60-63 页
    · Utterance-Tactfulness Iconicity Principle第63-65 页
    · Utterance-Distance Iconicity Principle第65-66 页
  · ABOUT PIEP第66-69 页
  · TOWARD A QUANTITATIVE APPROACH-PIEP APPLIED IN COMPARISON IN TWO TRANSLATIONS第69-81 页
CHAPTER SIX SUMMARY第81-86 页
  · CONCLUSION第81 页
  · PIEP ON ITS WAY第81-82 页
  · SUGGESTIONS FOR FUTURE STUDY第82-84 页
  · PIEP AND ITS DRAWBACKS第84-86 页
REFERENCES第86-93 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3-94页

本篇论文共94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语用象似等效原则--翻译评估的新方
汉英化妆品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研究
一个知识分子的语文关怀--钱理群语
模因论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张协状元》量词研究
从对多元系统理论的质疑看待奈达的
空间识解对中国学生方所介词习得的
档案袋评价用于大学EFL写作教学
苗族学生英语辅音发音错误的优选论
语用学视角下的英语一般疑问句及其
交互式教学在大学专业英语阅读中的
中国学生对英语双及物构式的习得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作格构式的习
概念隐喻理论与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
侗族社区内两种侗歌教学的价值分析
布依族古歌中的精神文化研究
贾樟柯电影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揭开母亲的面纱--李少红影视作品中
城镇生活变迁的记录和表现者--贾樟
张骏祥20世纪四十年代戏剧创作研究
贵州威宁白碗窑传统陶瓷手工艺的保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外交
试论日本武士阶级的主从关系
准噶尔汗国与俄国的关系
贵州水旱灾害与乡村社会(1912~19
民国前期贵州土匪问题研究(1912-1
贵阳教案再研究
民国贵州新生活运动研究
论19世纪新疆伪政权“哲德沙尔国”
抗战前南京政权之政治合法性研究--
邓子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与实践
抗战时期贵州的灾荒赈济--以积谷为
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的活动双重效
人的活动之主体性发挥探究
试论实践的价值与人的全面发展
论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超越性
王阳明与康德的道德主体性思想比较
返朴·归真--庄子与克尔凯郭尔生存
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中庸思想比较研
论个体实践模式与人生价值的实现
认知心理域境下的《大学》德性修养
癌症患者医疗服务满意度测量及满意
禅宗教育心理思想特色及其现代意义
18种黔产植物的抗氧化研究及十种金
鱼腥草代谢产物特征及其抗菌活性研
中国西南地区淫羊藿属植物黄酮类物
细胞灌注—核磁共振联用的研究
茂兰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动态研究
河成石灰华泥沙含量及其流域土壤侵
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黄壤侵蚀影响因
贵州典型喀斯特单元生态治理区水土
贵州典型富硒区富硒农作物的筛选与
不同倍性甜荞(Fagopyrum esculent
苦荞四倍体诱导及其遗传变异研究
三个品种大花蕙兰开花期光合生理特
两种杜鹃花的土壤干旱胁迫研究
光照、盆栽密度处理对大花蕙兰生长
金线兰原球茎培养及其耐脱水性的初
贵州油茶经济性状测定分析和优质种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喀斯特地区水资源
 
象似性论文 语用象似性论文 等效翻译论文 语用象似性等效原则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shaoyij**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