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7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2页 |
· 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关系的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产业结构升级与金融支持主导模式的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 产业结构升级与各融资渠道关系实证分析的研究综述 | 第19-21页 |
· 总体评价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 | 第22-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技术路线图 | 第23-25页 |
· 研究方法 | 第25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25-27页 |
· 创新点 | 第25-26页 |
· 研究的不足 | 第26-27页 |
第2章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模式与机制 | 第27-39页 |
· 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理论 | 第27-30页 |
· 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分类 | 第27-28页 |
· 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趋势 | 第28-29页 |
· 产业结构升级的衡量标准 | 第29-30页 |
·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模式 | 第30-34页 |
· 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金融需求与金融供给 | 第30-32页 |
·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效应 | 第32-33页 |
·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理论模型 | 第33-34页 |
·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机制与模式 | 第34-38页 |
·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机制 | 第34-36页 |
· 金融支持产业结构升级的现实模式 | 第36-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3章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与产业结构发展的状况分析 | 第39-49页 |
·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状况分析 | 第39-45页 |
· 社会融资规模代表性及合理性分析 | 第39-40页 |
·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发展的总量特征 | 第40-43页 |
·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特征 | 第43-45页 |
· 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分析 | 第45-47页 |
·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的总量特征 | 第45-46页 |
· 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的结构特征 | 第46页 |
· 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现存的问题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社会融资规模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关联性分析 | 第49-62页 |
· 变量的设定及数据来源 | 第49-50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50-52页 |
· 平稳性检验 | 第52-53页 |
· 基于协整检验的长期影响分析 | 第53-55页 |
·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的短期影响分析 | 第55-57页 |
· 基于脉冲响应函数的动态影响分析 | 第57-59页 |
· 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5章 社会融资规模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效率分析 | 第62-74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及模型介绍 | 第62-67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62-63页 |
·DEA模型介绍 | 第63-66页 |
·DEA模型分析的优势 | 第66-67页 |
· 指标与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67-68页 |
· 指标的选取 | 第67页 |
· 样本数据的选取 | 第67-68页 |
· 基于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 第68-73页 |
· 社会融资规模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整体效率分析 | 第68-70页 |
· 社会融资规模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的地区效率分析 | 第70-73页 |
小结 | 第73-74页 |
第6章 对策建议 | 第74-77页 |
· 调整投资方向,追求投资的可持续性 | 第74页 |
· 完善间接融资市场,发展多层次间接融资体系 | 第74页 |
· 调整信贷投向,使金融政策与国家产业政策相配套 | 第74-75页 |
· 调整直接融资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 第75页 |
· 借助融资渠道发展之势,主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 第75页 |
· 维持经济大环境的稳定,确保金融政策持久 | 第75页 |
· 保持金融总量投入稳定的同时,提高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 第75-76页 |
· 协调区域经济基础建设,提高区域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 第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附录 | 第82-85页 |
附录A 2002-2013 年产业结构及社会融资规模季度数据 | 第82-83页 |
附录B 2013 年31省市产业结构及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 第83-8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5-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