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具两端, 其功一体--石涛书画艺术及其关系初探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的背景与现状 | 第10-13页 | · 选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现状 | 第11-13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 课题的结构与框架 | 第16-17页 | 第二章 石涛的心路历程与艺术脉络 | 第17-29页 | · 客体存在——石涛书画艺术之源起 | 第18-25页 | · 继承前人——博取众长 | 第18-21页 | · 、师法自然——寄情山水 | 第21-22页 | · 广交友人——集思广益 | 第22-25页 | · 主体认知——石涛书画艺术之变迁 | 第25-29页 | · 一知其法,即功于化 | 第25-26页 | · 借古开今、开拓创新 | 第26-28页 | · 是法非法,我法归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基于艺术视域中的哲学语汇 | 第29-39页 | · 空与无佛家净境 | 第29-33页 | · 石涛佛缘 | 第29-30页 | · “空灵”禅境 | 第30-33页 | · 一画论 道家渊源 | 第33-35页 | · 石涛晚年出佛入道 | 第33页 | · 一画者天地之道 | 第33-35页 | · 相生相克儒家至理 | 第35-39页 | · 一画者儒家之理 | 第35-37页 | · “书画同源”儒家精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书与画架构下的逻辑语义 | 第39-52页 | · 石涛绘画架构及风格特点 | 第39-44页 | · 石涛绘画作品的构图与布局 | 第40-42页 | · 石涛绘画作品的笔墨特点 | 第42-44页 | · 石涛书法架构及风格特点 | 第44-47页 | · 石涛书法的章法笔墨 | 第44-46页 | · 石涛书法风格与个性特质 | 第46-47页 | · 石涛书与画的逻辑关系 | 第47-52页 | · 对“一画”的阐释 | 第47-48页 | · “其具两端、其功一体” | 第48-50页 | · 以书入画、书画同源 | 第50-52页 | 第五章 石涛的评价与影响 | 第52-57页 | · 对石涛的评价 | 第52-53页 | · 石涛书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 第53-57页 | 结语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