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0
页 |
Abstract | 第10-13
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6
页 |
1.1 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 第13-22
页 |
1.1.1 金属间化合物的特点 | 第13-14
页 |
1.1.2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4-20
页 |
1.1.2.1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组织结构研究 | 第14-15
页 |
1.1.2.2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制备 | 第15-16
页 |
1.1.2.3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6-20
页 |
1.1.2.4 Ti-Al金属间化合物的应用 | 第20
页 |
1.1.3 金属间化合物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0-21
页 |
1.1.4 金属间化合物/陶瓷基复合材料 | 第21-22
页 |
1.2 TiC/Al_2O_3陶瓷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22-27
页 |
1.2.1 Al_2O_3+TiC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4-26
页 |
1.2.1.1 无压烧结 | 第24-25
页 |
1.2.1.2 热压烧结 | 第25
页 |
1.2.1.3 自蔓延高温合成 | 第25-26
页 |
1.2.2 Al_2O_3+TiC陶瓷复合材料性能 | 第26-27
页 |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7-28
页 |
1.4 课题开展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29
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6
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36-42
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6
页 |
2.2 成分设计 | 第36-37
页 |
2.3 制备工艺 | 第37-38
页 |
2.3.1 Ti/Al粉末机械合金化 | 第37
页 |
2.3.2 热压烧结工艺 | 第37-38
页 |
2.4 测试方法 | 第38-42
页 |
2.4.1 Ti/Al机械化合金化粉末测试 | 第38
页 |
2.4.2 复合材料的相组成 | 第38
页 |
2.4.3 复合材料相对密度测试 | 第38-39
页 |
2.4.4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 | 第39-40
页 |
2.4.4.1 硬度 HRA | 第39
页 |
2.4.4.2 抗弯强度 | 第39-40
页 |
2.4.4.3 断裂韧性 | 第40
页 |
2.4.5 复合材料结构形貌检测 | 第40-41
页 |
2.4.6 复合材料热处理 | 第41
页 |
2.4.7 复合材料氧化实验 | 第41-42
页 |
第三章 Ti-25Al粉末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 第42-59
页 |
3.1 绪言 | 第42-43
页 |
3.1.1 机械合金化工艺及原理 | 第42-43
页 |
3.1.2 机械力化学 | 第43
页 |
3.2 Ti/Al粉末球磨过程中的机械力化学行为 | 第43-50
页 |
3.2.1 结构形貌变化 | 第43-46
页 |
3.2.2 过饱和固溶体的形成 | 第46-48
页 |
3.2.3 非晶的形成 | 第48
页 |
3.2.4 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 | 第48-50
页 |
3.3 固溶体稳定性讨论 | 第50-55
页 |
3.3.1 规则溶液模型理论基础 | 第50-51
页 |
3.3.2 结果分析 | 第51-55
页 |
3.3.2.1 恒温下固溶体稳定性分析 | 第51-53
页 |
3.3.2.2 成分固定下固溶体稳定性分析 | 第53-54
页 |
3.3.2.3 成分、温度均变化下固溶体稳定性分析 | 第54-55
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
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
页 |
第四章 Ti_3Al/TiC+Al_2O_3多元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 | 第59-73
页 |
4.1 复合材料设计 | 第59-63
页 |
4.1.1 基体物相之间反应预测 | 第59-60
页 |
4.1.2 烧结中增韧相与基体间反应预测 | 第60-63
页 |
4.1.2.1 机械力化学处理粉料及热处理后相变化 | 第60-61
页 |
4.1.2.2 增韧相与基体间物理化学匹配性研究 | 第61-63
页 |
4.2 复合材料制备烧结过程分析 | 第63-67
页 |
4.2.1 烧结过程中物相变化 | 第63
页 |
4.2.2 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 | 第63-67
页 |
4.3 影响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的因素 | 第67-69
页 |
4.3.1 反应化学组成与结构的影响 | 第67
页 |
4.3.2 反应物颗粒尺寸及分布的影响 | 第67-68
页 |
4.3.3 温度、压力的影响 | 第68-69
页 |
4.4 致密化过程影响因素 | 第69-70
页 |
4.4.1 烧结制度的影响 | 第69
页 |
4.4.2 烧结过程中固相反应的影响 | 第69-70
页 |
4.4.3 液相对致密化影响 | 第70
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
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
页 |
第五章 Ti_3Al/TiC+Al_2O_3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73-88
页 |
5.1 Ti_3Al/TiC+Al_2O_3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第73-79
页 |
5.1.1 真密度 | 第73-75
页 |
5.1.2 复合材料的硬度 | 第75
页 |
5.1.3 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 | 第75-78
页 |
5.1.3.1 烧结温度对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75-76
页 |
5.1.3.2 金属间化合物增韧机理 | 第76-78
页 |
5.1.4 气孔对性能的影响 | 第78-79
页 |
5.1.4.1 气孔的形成 | 第78-79
页 |
5.1.4.2 气孔对抗弯强度的影响 | 第79
页 |
5.2 热处理对复合材料形貌、性能影响 | 第79-83
页 |
5.2.1 热处理对形貌的影响 | 第80-82
页 |
5.2.2 热处理对成分和性能的影响 | 第82-83
页 |
5.3 复合材料的氧化 | 第83-85
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
页 |
参考文献 | 第86-88
页 |
第六章 Ti_3Al/TiC_((Nano+Micro))+Al_2O_3复合材料的结构与性能 | 第88-105
页 |
6.1 引言 | 第88-89
页 |
6.2 Ti_3Al/TiC_((Nano+Micro))+Al_2O_3复合材料的结构 | 第89-96
页 |
6.2.1 基体和增韧物相分布 | 第89-91
页 |
6.2.2 晶内和晶间型结构 | 第91-92
页 |
6.2.3 液相的产生 | 第92-94
页 |
6.2.4 气相 | 第94
页 |
6.2.5 复合材料中的缺陷 | 第94-96
页 |
6.2.5.1 位错 | 第94-95
页 |
6.2.5.2 微裂纹 | 第95-96
页 |
6.3 Ti_3Al/TiC_((Nano+Micro))+Al_2O_3复合材料的性能 | 第96-102
页 |
6.3.1 纳米TiC颗粒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6-97
页 |
6.3.2 纳米TiC颗粒添加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 第97
页 |
6.3.3 复合材料断口形貌 | 第97-99
页 |
6.3.4 复合材料增韧机理 | 第99-102
页 |
6.3.4.1 裂纹扩展理论 | 第99-100
页 |
6.3.4.2 残余应力理论 | 第100-102
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2-103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5
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9
页 |
7.1 结论 | 第105-107
页 |
7.2 展望 | 第107-109
页 |
致谢 | 第109-110
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0-11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