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之建构 |
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5
页 | 英文摘要 | 第5-6
页 | 前言 | 第6-7
页 | 第一章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 第7-14
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中排斥调解制度的原因 | 第7-10
页 | 一、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法律规定 | 第7-8
页 | 二、主张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理由 | 第8-10
页 | 第二节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必要性 | 第10-14
页 | 一、解决现实困境的需要 | 第10-11
页 |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11-12
页 | 三、实现诉讼目的和完善行政诉讼制度的需要 | 第12-13
页 | 四、节约诉讼成本的需要 | 第13-14
页 | 第二章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 | 第14-23
页 | 第一节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法理基础 | 第14-18
页 | 一、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的地位具有平等性 | 第14-15
页 | 二、行政权并非绝对不可处分 | 第15-18
页 | 第二节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传统文化基础 | 第18
页 | 一、息讼、和为贵的传统法律文化是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社会思想基础 | 第18
页 | 二、当代中国国情是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现实基础 | 第18
页 | 第三节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实践基础 | 第18-19
页 | 第四节 域外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实证及给我们的启示 | 第19-23
页 | 一、实证支持 | 第19-21
页 | 二、域外有关行政诉讼调解的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3
页 | 第三章 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设想 | 第23-36
页 | 第一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前提条件 | 第23-25
页 | 一、行政机关具有对诉讼标的的处分权 | 第23-24
页 | 二、行政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 | 第24-25
页 | 三、不得违反法律、损害国家、社会及第三人利益 | 第25
页 | 第二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基本原则 | 第25-29
页 | 一、自愿原则 | 第25-26
页 | 二、平等原则 | 第26-27
页 | 三、合法性为主、合理性为辅的原则 | 第27-28
页 | 四、有限调解原则 | 第28-29
页 | 第三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 第29-32
页 | 第四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基本程序 | 第32-35
页 | 第五节 行政诉讼调解的救济措施 | 第35-36
页 | 结语 | 第36-37
页 | 致谢 | 第37-38
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