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度增长的原因及对策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12页 | 三、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行政成本的概念及理论阐述 | 第14-24页 | 一、行政成本的基本概念 | 第14-19页 | (一) 行政成本的涵义 | 第14-15页 | (二) 行政成本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三) 行政成本的分类 | 第16-17页 | (四) 与行政成本相关的若干范畴 | 第17-19页 | 二、研究政府行政成本的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一) 行政成本增长理论 | 第19-22页 | (二) 公共选择理论 | 第22页 | (三) 公共预算理论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的比较分析 | 第24-34页 | 一、政府行政成本的纵向历史比较 | 第24-30页 | (一) 政府财政总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析 | 第24-26页 | (二) 行政成本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析 | 第26-28页 | (三) 行政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析 | 第28-30页 | 二、政府行政成本的横向国际比较 | 第30-32页 | (一) 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口径比较 | 第30-31页 | (二) 按财政供养人口占国家人口的比例比较 | 第31-32页 | 三、政府行政成本的结构分析 | 第32-34页 | (一) 人员经费支出增幅过大 | 第33页 | (二) 公用经费支出数额巨大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我国政府行政成本过度增长的原因探析 | 第34-41页 | 一、现行预算管理的制度供给不足 | 第34-36页 | (一) 预算编制环节的制度供给不足 | 第34页 | (二) 预算执行环节的制度供给不足 | 第34-35页 | (三) 预算监督环节的制度供给不足 | 第35-36页 | 二、职务消费缺乏规范和约束 | 第36-37页 | (一) 职务消费边界划分模糊 | 第36页 | (二) 职务消费权力化倾向明显 | 第36-37页 | (三) 职务消费过程透明度低 | 第37页 | 三、政府规模庞大,职能不清 | 第37-38页 | (一) 政府管理层级过多 | 第37页 | (二) 政府职能范围不清 | 第37-38页 | 四、行政决策不科学导致决策失误成本 | 第38-41页 | (一) 行政决策主体缺乏成本意识 | 第38-39页 | (二) 行政决策的机制不够完善 | 第39页 | (三) 行政决策监督和问责力度不够 | 第39-41页 | 第四章 行政成本控制的国际经验借鉴 | 第41-46页 | 一、控制行政成本的国际经验 | 第41-44页 | (一) 强化预算管理,实施政府绩效预算 | 第41-42页 | (二) 优化政府职能,精简机构人员 | 第42-43页 | (三) 推行电子政府,创新政府治理 | 第43页 | (四) 确立政府问责制度,成本责任公开化透明化 | 第43-44页 | 二、国外控制行政成本策略对我国的启示 | 第44-46页 | (一) 改革预算管理制度,健全公共预算 | 第44页 | (二) 科学设计政府职能,改变政府管理方式 | 第44页 | (三) 推行电子政务,塑造高效政府 | 第44-45页 | (四) 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增强成本意识和责任意识 | 第45-46页 | 第五章 控制我国行政成本的具体措施 | 第46-55页 | 一、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系,增强预算刚性约束 | 第46-48页 | (一) 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 第46页 | (二) 规范预算执行,硬化预算约束 | 第46-47页 | (三) 强化预算监督,提高预算透明度 | 第47-48页 | 二、规范职务消费制度,控制行政管理支出 | 第48-50页 | (一) 明确界定职务消费的范围及标准 | 第48-49页 | (二) 加强对“三公消费”的公开 | 第49-50页 | 三、界定政府职能范围,合理控制政府规模 | 第50-51页 | (一) 深化政府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 第50-51页 | (二) 精简机构和人员,抑制政府规模膨胀 | 第51页 | 四、建立科学民主决策机制,降低决策失误成本 | 第51-53页 | (一) 提高决策主体的决策水平 | 第51-52页 | (二) 扩大民众对决策的参与度 | 第52-53页 | (三) 构建行政决策追究制度 | 第53页 | 五、发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 | 第53-55页 | (一) 搭建电子政务的基本平台 | 第54页 | (二) 增加电子政务的制度建设 | 第54-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
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