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关于土壤杆菌等非共生固氮细菌存在于根瘤中的研究 | 第12-14页 |
· 关于土壤杆菌分类地位的争议 | 第14-17页 |
· 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标记技术及其在微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9页 |
· 微生物促植物生长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分离自西北地区三叶草根瘤中的根瘤菌与土壤杆菌系统发育地位的确定 | 第21-3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7页 |
· 供试菌株与参比菌株 | 第21-22页 |
· 供试菌株总DNA 的提取 | 第22-23页 |
· 供试菌株16S rDNA PCR 扩增 | 第23-25页 |
· 供试菌株16S rDNA 全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5页 |
· 供试菌株结瘤(nodA)基因以及固氮(nifH)基因的PCR 扩增 | 第25-26页 |
· 供试菌株致病(virC)基因的PCR 扩增 | 第26-2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3页 |
· 供试菌株16S rDNA PCR 扩增电泳图谱分析 | 第27-28页 |
· 16S rDNA 全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及系统发育分类地位的确定 | 第28-30页 |
· 供试菌株结瘤基因(nodA)和固氮基因(nifH)扩增电泳图谱分析 | 第30-31页 |
· 供试菌株致病(virC)基因扩增电泳图谱分析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植物回接结瘤实验 | 第33-4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6页 |
· 供试菌株与种子 | 第33页 |
· 回接结瘤预试验(滤纸试管法) | 第33-35页 |
· 盆栽法回接结瘤试验 | 第35-3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 回接结瘤预实验结果分析 | 第36-37页 |
· 盆栽试验结果分析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供试菌株促植物生长生理特性指标的测定 | 第40-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0-42页 |
· 供试菌株 | 第40页 |
· 产生铁载体的定性检测 | 第40-41页 |
· 分泌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IAA 能力的定性及定量检测 | 第41-42页 |
· 溶磷性试验 | 第42页 |
· 产有机酸的定性检测 | 第42页 |
· 产纤维素酶的定性检测 | 第4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2-45页 |
第五章 土壤杆菌的标记与定位 | 第45-57页 |
· 土壤杆菌hbh54.2 的EGFP 标记 | 第45-49页 |
· 材料 | 第45页 |
· 两亲本杂交 | 第45-46页 |
· 电转化 | 第46-47页 |
· 荧光的检测与转化子(接合子)的筛选 | 第47-48页 |
· 标记菌遗传稳定性的检测(质粒稳定性的检测) | 第48-49页 |
· 验证标记菌与出发菌的生长态势是否一致(生长曲线法) | 第49页 |
· 检验标记菌促植物生长生理特性是否发生了显著差异变化 | 第49页 |
· EGFP 标记菌的回接定位 | 第4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7页 |
· 两亲本杂交 | 第49页 |
· 电转化 | 第49-52页 |
· 检验绿色荧光蛋白EGFP 基因标记是否会对出发菌造成影响 | 第52-53页 |
· 标记菌的回接定位结果分析 | 第53-57页 |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 第57-61页 |
· 讨论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介 | 第7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