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
页 |
ABSTRACT | 第6-10
页 |
引言 | 第10-13
页 |
第一章 青藏高原黄耆属的研究概况 | 第13-18
页 |
· 黄耆属分类学研究概况 | 第13-14
页 |
· 中国黄耆属分类学研究概况 | 第14-16
页 |
· 黄耆属植物地理学研究概况 | 第16-17
页 |
· 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地理学研究的意义 | 第17-18
页 |
第二章 青藏高原黄耆属(广义,包括 Phyllolobium) 的系统分类与分布 | 第18-92
页 |
· 钩荚组 Sect. Ankylotus Bunge | 第18
页 |
· 膜荚组 Sect. Cenantrum Bunge | 第18-31
页 |
· 扁荚组 Sect. Pseudosesbanella Podlech | 第31
页 |
· 泡果组 Sect. Coluteocarpus Boissier. | 第31-32
页 |
· 绿穗组 Sect. Chlorostachys Bunge | 第32-38
页 |
· 肾形子组 Sect. Skythropos N. D. Simpson | 第38-42
页 |
· 岩生组 Sect. Lithophili Bunge | 第42
页 |
· 虎克组 Sect. Hookeriani Podlech | 第42-43
页 |
· 短翼组 Sect. Komaroviella Gontscharow. | 第43-49
页 |
· 裂翼组 Sect. Oroboidei A. Gray | 第49-53
页 |
· 假草木樨组 Sect. Melilotopsis Gontsch | 第53-55
页 |
· 短果组 Sect. Brachycarpus Borissova | 第55-59
页 |
· 多枝组 Sect. Poliothrix Bunge | 第59-70
页 |
· 金翼组 Sect. Chrysopteri Y. C. Ho | 第70-71
页 |
· 无小苞组 Sect. Ebracteolati N. D. Simpson | 第71-72
页 |
· 假短茎组 Sect. Pseudotapinodes Podlech & L. R. Xu | 第72-74
页 |
· 极矮组Sect. Irinaea Borissova. | 第74
页 |
· 伞序组 Sect. Lotidium Bunge | 第74-75
页 |
· 短缩茎组 Sect. Myobroma (Steven) Bunge | 第75
页 |
· 刺叶柄组 Sect. Aegacantha Bunge | 第75-76
页 |
· 湿地组 Sect. Uliginosi A. Gray | 第76
页 |
· 短序组 Sect. Brachycephali N. D. Simpson | 第76-77
页 |
· 旱生组 Sect. Craccina (Steven) Bunge | 第77-78
页 |
· 驴豆组 Sect. Onobrychides A. Gray. | 第78
页 |
· 鸟爪组 Sect. Ornithopodium Bunge | 第78
页 |
· 疏花组 Sect. Xiphidium Bunge | 第78-79
页 |
· 帚状组 Sect. Corethrum Bunge | 第79
页 |
· 乌拉尔组 Sect. Helmia Bunge | 第79-80
页 |
· 糙叶组 Sect. Trachycercis Bunge | 第80
页 |
· 雪地组 Sect. Hypsophili Bunge | 第80-81
页 |
· 膨果组 Sect. Phyllolobium (Fisch.) Bunge | 第81-92
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区系成分统计分析 | 第92-105
页 |
· 中国的植物区系分区 | 第92-93
页 |
· 青藏高原地区的植物区系划分 | 第93-94
页 |
· 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区系成分统计 | 第94-101
页 |
· 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区系成分分析 | 第101-105
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5-108
页 |
· 结论 | 第105-106
页 |
· 展望 | 第106-108
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1
页 |
附录青藏高原黄耆属植物的地理分布绘图 | 第111-137
页 |
致谢 | 第137-138
页 |
作者简介 | 第138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