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前言 | 第13-32页 |
1. 鹅细小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 病原学研究 | 第13-14页 |
· 流行病学研究 | 第14-16页 |
· GPV 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6-19页 |
· 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19-24页 |
· 防制 | 第24-25页 |
2. 荧光定量 PCR 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25-31页 |
· 荧光染料 | 第26-27页 |
· TaqMan 探针 | 第27页 |
· 荧光引物法 | 第27-28页 |
· Amplisensor(Biotronics) | 第28页 |
·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 | 第28-29页 |
· Lightcycler | 第29页 |
· Taqman-MB 荧光探针技术 | 第29页 |
· 荧光双链引物法 | 第29-30页 |
· 通用探针法 | 第30-31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1-32页 |
试验一 鹅细小病毒山东株的分离鉴定 | 第32-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2-40页 |
· 材料 | 第32-34页 |
· 毒株及菌种 | 第32-33页 |
· 鹅胚、试验鹅 | 第33页 |
· 病料来源 | 第33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33页 |
· 有关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33-34页 |
· 方法 | 第34-40页 |
· 病毒的分离 | 第34-35页 |
· 病毒的鉴定 | 第35-40页 |
2. 结果 | 第40-43页 |
· 病毒增殖及雏鸭感染实验 | 第40-41页 |
· 琼脂扩散实验 | 第41页 |
· PCR 电泳结果 | 第41-42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2页 |
· 测序结果 | 第42-43页 |
3. 讨论 | 第43-44页 |
试验二 LUX~(TM)引物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鹅细小病毒方法的建立 | 第44-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 材料 | 第45页 |
· 毒株及菌种 | 第45页 |
· 鹅胚、试验鹅及临床样品 | 第45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45页 |
· 所使用软件 | 第45页 |
· 有关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45页 |
· 方法 | 第45-47页 |
· 病毒增殖 | 第45-46页 |
· 模板DNA 的提取 | 第46页 |
· 引物设计 | 第46页 |
· 片段1 PCR 扩增 | 第46页 |
· 标准品制备 | 第46-47页 |
· 荧光定量PCR 反应体系相关参数确定 | 第47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出 | 第47页 |
· 实时荧光定量PCR 的特异性、敏感性、可靠性的检测 | 第47页 |
· 实验室攻毒样品检测 | 第47页 |
· 临床样品检测 | 第47页 |
2. 结果 | 第47-51页 |
· 片段1 PCR 扩增结果 | 第47-48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48页 |
· 测序结果 | 第48页 |
· 标准品质粒浓度 | 第48-49页 |
· 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49页 |
· 标准曲线的生成 | 第49-50页 |
· 荧光定量PCR 特异性分析 | 第50页 |
· 荧光定量PCR 敏感性、可靠性分析 | 第50-51页 |
· 实验室攻毒样品检测结果 | 第51页 |
· 临床样品检测结果 | 第51页 |
3. 讨论 | 第51-53页 |
试验三 FQ-PCR检测雏鹅人工感染鹅细小病毒后病毒体内分布规律 | 第53-60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4-55页 |
· 材料 | 第54页 |
· 毒株和血清 | 第54页 |
· 鹅胚、雏鹅 | 第54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4页 |
· 方法 | 第54-55页 |
· 病毒ELD50 的测定 | 第54页 |
· SD2005 株人工感染雏鹅试验 | 第54页 |
· 模板DNA 的提取 | 第54-55页 |
· 病料中GPV 的FQ-PCR 检测 | 第55页 |
2. 结果 | 第55-58页 |
· 病毒效价 | 第55页 |
· 人工感染雏鹅发病的临床症状和死亡情况 | 第55页 |
· 人工感染雏鹅的FQ-PCR 的检测结果 | 第55-58页 |
3. 讨论 | 第58-60页 |
试验四 鹅细小病毒不同分离株VP3 基因的序列分析比较 | 第60-6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 材料 | 第61页 |
· 毒株与菌种 | 第61页 |
·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61页 |
· 有关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61页 |
· 方法 | 第61-62页 |
· 引物设计 | 第61页 |
· GPV 主要结构蛋白VP3 基因的克隆 | 第61-62页 |
· GPV 株其它参考株基因组比较 | 第62页 |
2. 结果 | 第62-65页 |
· PCR 电泳及重组质粒鉴定结果 | 第62-63页 |
· 测序结果 | 第63页 |
· 核苷酸及其氨基酸推导序列同源性分析及系统发育进化树比较 | 第63-65页 |
3. 讨论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介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