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4页 |
1 引言 | 第14-28页 |
· 分子标记在小麦遗传多样性上的研究发展 | 第14-19页 |
· 分子标记RFLP 在小麦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 第14页 |
· 分子标记RAPD 在小麦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 第14-15页 |
· 分子标记AFLP 在小麦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 第15-16页 |
· 分子标记SSR 在小麦遗传多样性上的应用 | 第16-19页 |
· SRAP 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9-27页 |
· SRAP 标记的引物设计与特点 | 第19-20页 |
· SRAP—PCR 扩增 | 第20-21页 |
· 凝胶电泳分析 | 第21页 |
· 扩增产物检测与片段测序 | 第21-22页 |
· SRAP 反应体系优化 | 第22-24页 |
· SRAP 在品种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 第24-27页 |
·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7-2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8-40页 |
· 试验材料 | 第28页 |
· 仪器设备 | 第28-32页 |
· 试验设计 | 第32-33页 |
· 田间种植 | 第33-34页 |
· DNA 提取方法 | 第34-35页 |
· DNA 质量检测方法 | 第35页 |
· SRAP 多态性引物的选用 | 第35-36页 |
· PCR 扩增程序 | 第36页 |
· SRAP 技术研究 | 第36-40页 |
· 体系优化 | 第36-37页 |
· 多态性引物筛选 | 第37页 |
· SRAP 扩增产物检测技术 | 第37-38页 |
· 凝胶电泳系统 | 第37页 |
· 染色方法 | 第37-38页 |
· 试剂配制 | 第38-39页 |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39-40页 |
3 结果分析 | 第40-67页 |
· 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特征分析 | 第40-51页 |
· 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生物学农艺性状特征 | 第40-45页 |
· 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叶穗部及其他性状的变异特点 | 第45-51页 |
· SRAP 体系优化及优化结果 | 第51-54页 |
· Mg~(2+)用量优化 | 第51页 |
· DNA 模板用量优化 | 第51-52页 |
· dNTPs 用量优化 | 第52页 |
· TagDNA 聚合酶用量优化 | 第52-53页 |
· 引物浓度用量优化 | 第53-54页 |
· 优化后的 SRAP 反应体系 | 第54页 |
· 用SRAP 标记分析85 个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 | 第54-67页 |
· SRAP 在85 个小麦品种(系)间的扩增结果 | 第54-56页 |
· SRAP 对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的鉴定能力 | 第56-58页 |
· 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8-66页 |
· 不同育种时期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6-67页 |
4 讨论 | 第67-70页 |
· 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 第67页 |
· SRAP 的扩增特点 | 第67-68页 |
· 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的遗传多样性 | 第68-69页 |
· 聚类分析与主坐标分析 | 第69-70页 |
· 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 第70页 |
5 结论 | 第70-71页 |
· 黄淮麦区85 个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特征 | 第70页 |
· SRAP 在85 个小麦品种(系)间的标记特征和应用 | 第70-71页 |
6 创新点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附录 | 第82-90页 |
致谢 | 第90-9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