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冻干血小板保护液优化的实验研究 | 第16-28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6-19页 |
1.1.1 主要试剂 | 第16页 |
1.1.2 主要仪器 | 第16-17页 |
1.1.3 血小板来源 | 第17页 |
1.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7页 |
1.1.5 实验分组 | 第17页 |
1.1.6 验证实验分组 | 第17-18页 |
1.1.7 冻干血小板前预处理 | 第18页 |
1.1.8 血小板悬液冻干 | 第18页 |
1.1.9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第18页 |
1.1.10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 | 第18页 |
1.1.11 血小板冻干复水化后检测 | 第18页 |
1.1.12 血小板透射电镜下形态结构 | 第18-19页 |
1.1.13 统计学处理 | 第19页 |
1.2 实验结果 | 第19-25页 |
1.2.1 优化血小板保护液筛选结果 | 第19-22页 |
1.2.2 验证实验结果 | 第22-25页 |
1.3 讨论 | 第25-28页 |
第二章 较大容量血小板冻干工艺的实验研究 | 第28-39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2.1.3 血小板来源 | 第29页 |
2.1.4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2.1.5 实验方法 | 第29-31页 |
2.2 实验结果 | 第31-37页 |
2.2.1 血小板冻干专用袋的研制 | 第31-33页 |
2.2.2 血小板冻干专用袋密封性检测 | 第33页 |
2.2.3 血小板冻干专用袋无菌性检测 | 第33页 |
2.2.4 较大容量血小板冻干真空度和时间 | 第33-34页 |
2.2.5 较大容量冻干血小板复水化后血小板回收率和平均血小板体积 | 第34页 |
2.2.6 较大容量血小板冻干复水化后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 第34-35页 |
2.2.7 较大容量血小板冻干复水化后血小板活化标志PAC-1阳性表达率 | 第35页 |
2.2.8 较大容量冻干血小板复水化后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P阳性表达率 | 第35-36页 |
2.2.9 较大容量冻干血小板电镜下形态结构 | 第36-37页 |
2.2.10 较大容量冻干血小板含水量的检测 | 第37页 |
2.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较大容量冻干血小板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作用 | 第39-4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3.1.1 实验试剂 | 第39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3.1.3 细胞株 | 第39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1.5 统计学分析 | 第40页 |
3.2 实验结果 | 第40-43页 |
3.2.1 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血小板培养24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OD值) | 第40-41页 |
3.2.2 不同浓度血小板对培养48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3 不同浓度血小板对培养72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 第42-43页 |
3.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四章 较大容量冻干血小板的安全性评价 | 第45-53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4.1.1 实验动物 | 第45页 |
4.1.2 皮肤急性刺激实验 | 第45-46页 |
4.1.3 重复给药毒性实验 | 第46页 |
4.1.4 观察指标 | 第46页 |
4.1.5 统计学分析 | 第46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6-51页 |
4.2.1 皮肤刺激实验 | 第46-47页 |
4.2.2 重复给药毒性实验 | 第47-50页 |
4.2.3 FDP对大鼠尿素氮的影响 | 第50-51页 |
4.3 讨论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附件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