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s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食品安全与应急管理的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 第15-18页 |
2.1.1 食品安全 | 第15页 |
2.1.2 食品安全事故 | 第15-16页 |
2.1.3 应急管理 | 第16-18页 |
2.2 相关理论的分析 | 第18-21页 |
2.2.1 危机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2.2 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理论 | 第18-19页 |
2.2.3 行政效能理论 | 第19-21页 |
第3章 鹿城区餐饮应急事故处理程序、组织架构与职责 | 第21-24页 |
3.1 鹿城区餐饮应急事故处理的工作程序 | 第21-22页 |
3.2 餐饮应急事故处理体系组织架构 | 第22-23页 |
3.3 餐饮应急事故处理体系各部门相关职责 | 第23-24页 |
第4章 鹿城区餐饮应急事故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4-28页 |
4.1 餐饮安全事故应急处理体系不健全 | 第24页 |
4.1.1 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不健全 | 第24页 |
4.1.2 部门间信息不对称 | 第24页 |
4.2 事故处理人员专业能力欠缺 | 第24-25页 |
4.2.1 事故处理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 第24-25页 |
4.2.2 事故处理人员实践操作技能欠缺 | 第25页 |
4.3 事故责任主体难以鉴定 | 第25-26页 |
4.3.1 事故相关证据取证困难 | 第25-26页 |
4.3.2 部分事故造成原因难以鉴定 | 第26页 |
4.4 鉴定检测手段落后 | 第26-27页 |
4.4.1 检测机构检验手段落后 | 第26页 |
4.4.2 缺乏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 第26-27页 |
4.5 政府舆情应对能力仍有不足 | 第27-28页 |
4.5.1 政府信息传递不及时 | 第27页 |
4.5.2 政府信息公示途径较为单一 | 第27-28页 |
第5章 解决鹿城区餐饮应急事故处理的对策 | 第28-34页 |
5.1 完善事故应急处理体制 | 第28-29页 |
5.1.1 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明确部门职责 | 第28页 |
5.1.2 完善事故应急处理信息共享平台 | 第28-29页 |
5.2 提升事故处理人员专业能力 | 第29-30页 |
5.2.1 加强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知识培训 | 第29页 |
5.2.2 建立主辅结合的专业化食品应急事故处理队伍 | 第29-30页 |
5.3 加强日常监管体系监管提升餐饮应急事故风险防控 | 第30-31页 |
5.3.1 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做好食品留样工作 | 第30页 |
5.3.2 落实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 | 第30-31页 |
5.3.3 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教育 | 第31页 |
5.4 增强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的技术支持 | 第31-32页 |
5.4.1 推动检测机构升级 | 第31页 |
5.4.2 鼓励建立成熟、公正的第三方检测机构 | 第31-32页 |
5.5 积极正确做好餐饮食品安全事故社会舆情应对 | 第32-34页 |
5.5.1 政府积极主动公开餐饮食品安全事件 | 第32页 |
5.5.2 利用科学信息技术开辟多渠道信息公示 | 第32-34页 |
第6章 结论 | 第34-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作者简介 | 第38-3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