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中文摘要 | 第1-9
页 |
Abstract | 第9-12
页 |
1 引言 | 第12-20
页 |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
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4
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
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
页 |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7-20
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
页 |
· 研究方法 | 第18-20
页 |
2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20-30
页 |
· 新兴旅游区的界定与特征 | 第20-21
页 |
·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内涵 | 第21-24
页 |
· 可持续旅游发展 | 第21-22
页 |
· 区域可持续旅游业发展 | 第22-23
页 |
·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 | 第23-24
页 |
·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的相关理论 | 第24-30
页 |
·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
页 |
·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 第25-26
页 |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6-28
页 |
· 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 第28-30
页 |
3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30-47
页 |
· 我国“新兴旅游区现象”剖析 | 第30-34
页 |
· “新兴旅游区现象”产生的背景 | 第30-31
页 |
· 新兴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因素 | 第31-33
页 |
· 新兴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 第33-34
页 |
·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构建原则 | 第34-36
页 |
·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内涵 | 第34-35
页 |
·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原则 | 第35-36
页 |
· 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构建 | 第36-47
页 |
· 突出旅游资源特色,强调保护性开发,提高利用率,建立动态的、可持续的资源体系 | 第38-40
页 |
· 开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构筑产品集群,建立不断更新的、充满竞争力的产品体系 | 第40-42
页 |
· 准确营销,旅游市场规模与环境容量相适应,建立稳定的、持续增长的市场体系 | 第42-44
页 |
· 坚持政府有限主导、其他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的旅游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 第44-47
页 |
4 以山东省沂水县为例的实证分析 | 第47-67
页 |
· 沂水县概况 | 第47-48
页 |
· 自然地理状况 | 第47
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7-48
页 |
· 沂水县旅游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 第48-52
页 |
· 旅游资源的分类 | 第49-51
页 |
· 旅游资源的特征 | 第51-52
页 |
· 沂水县旅游业的成长过程 | 第52-56
页 |
· 起步阶段 | 第52-54
页 |
· 发展阶段 | 第54-56
页 |
· 沂水县旅游业发展模式分析 | 第56-61
页 |
· 以新的资源观和策划理念挖掘整合特色旅游资源 | 第56-57
页 |
· 梯次开发,滚动发展,集群式开发旅游产品 | 第57-58
页 |
· 准确定位,整体化促销,多渠道开拓旅游市场 | 第58-60
页 |
·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不断提高旅游管理水平 | 第60-61
页 |
· 沂水县旅游业发展模式的评价 | 第61-67
页 |
· 沂水县旅游业发展模式的成功经验 | 第61-63
页 |
· 沂水县旅游业发展模式面临的挑战 | 第63-67
页 |
5 基于实证分析的新兴旅游区可持续旅游业发展策略 | 第67-75
页 |
· 政府有限主导,确立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战略 | 第67-68
页 |
· 由政府主导向政府有限主导转变 | 第67
页 |
· 科学规划,保护资源和环境,制定可持续旅游业发展战略 | 第67-68
页 |
· 整合资源并进行资源储备,增强旅游产品的持久吸引力 | 第68-69
页 |
· 整合资源,集群式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 第68-69
页 |
· 建立资源储备制度,增强产品体系的可持续性 | 第69
页 |
· 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 | 第69-70
页 |
· 坚持旅游产品的市场化开发,打破旅游发展的资金瓶颈 | 第69-70
页 |
· 创新融资机制,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 | 第70
页 |
· 健全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延长旅游产业链条 | 第70-72
页 |
· 完善旅游六大要素,形成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 | 第71
页 |
· 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建立现代旅游产业体系 | 第71-72
页 |
· 延长旅游产业链条,促进旅游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 第72
页 |
·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能力,促进旅游发展目标的实现 | 第72-73
页 |
·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能力,有效避免“旅游飞地”的形成 | 第72-73
页 |
· 从政府、企业和居民三方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 | 第73
页 |
· 建立旅游预警系统,确保旅游业健康发展 | 第73-75
页 |
· 树立旅游业危机意识 | 第73-74
页 |
· 建立完善的旅游预警系统 | 第74-75
页 |
6 结语 | 第75-78
页 |
· 主要结论 | 第75-76
页 |
· 研究展望 | 第76-78
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
页 |
致谢 | 第84-85
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