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9页 |
· 石墨烯的发现 | 第8-9页 |
· 石墨烯的结构 | 第9-10页 |
· 石墨烯的性质 | 第10-11页 |
· 力学性质 | 第10页 |
· 电学性质 | 第10页 |
· 光学性能 | 第10页 |
· 吸附性能 | 第10-11页 |
· 石墨烯的经典合成方法 | 第11-15页 |
· 机械剥离法 | 第11-12页 |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2页 |
· 外延生长法 | 第12-13页 |
· 还原氧化石墨法 | 第13页 |
· 剪裁碳纳米管法 | 第13-14页 |
· 液相超声法 | 第14页 |
· “印章法” | 第14页 |
· 电化学法 | 第14-15页 |
· 石墨烯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石墨烯在场效应晶体管方面的应用 | 第15页 |
· 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方面的应用 | 第15-16页 |
· 石墨烯在超级电容器上的应用 | 第16页 |
· 石墨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 第16页 |
· 石墨烯的分散性 | 第16-17页 |
· 通过共价键修饰增强石墨烯的分散性 | 第17页 |
· 通过非共价键改性增强石墨烯的分散性 | 第17页 |
· 立题依据以及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四氟硼酸钠辅助从石墨一步电化学合成功能化石墨片的研究 | 第19-31页 |
· 前言 | 第19页 |
· 石墨烯的制备 | 第19-21页 |
· 主要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19-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1页 |
· 测试表征 | 第21页 |
· 结果表征与分析 | 第21-30页 |
· 石墨烯的SEM表征 | 第21-22页 |
· 石墨烯的TEM表征 | 第22页 |
· 石墨烯的AFM表征 | 第22-23页 |
· 石墨烯的XRD表征 | 第23-24页 |
· 石墨烯的XPS表征 | 第24-25页 |
· 石墨烯的分散性实验 | 第25-27页 |
· 电压和电解液浓度对电化学法制备GNS~(~(BF4)) 的影响 | 第27-29页 |
· 电化学方法制备石墨烯的机理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石墨烯GNS~(~(BF4))对重金属Pb(Ⅱ)、Cd(Ⅱ)离子的吸附研究 | 第31-38页 |
· 导言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3页 |
· 试剂的配制 | 第32页 |
· 重金属离子Pb(Ⅱ)和Cd(Ⅱ)的吸附实验,滴定方法及原理 | 第32-33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3-37页 |
· 溶液酸度对吸附Pb(Ⅱ)和Cd(Ⅱ)的影响(选择最佳pH值) | 第33-34页 |
· 接触时间对吸附Pb(Ⅱ)和Cd(Ⅱ)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34-35页 |
· 重金属Pb(Ⅱ)和Cd(Ⅱ)离子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最大吸附量实验) | 第35-37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第四章 两种碳材料对重金属Pb(Ⅱ)、Cd(Ⅱ)离子的吸附研究 | 第38-43页 |
· 导言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和主要仪器 | 第38页 |
· 实验方法 | 第38-39页 |
· 两种碳材料的制备 | 第38页 |
· 重金属离子Pb(Ⅱ)和Cd(Ⅱ)的吸附实验,滴定方法及原理 | 第38-39页 |
· 结果和讨论 | 第39-42页 |
· 溶液酸度对吸附Pb(Ⅱ)和Cd(Ⅱ)的影响(选择最佳pH值) | 第39-40页 |
· 吸附时间对吸附Pb(Ⅱ)和Cd(Ⅱ)的影响(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0-41页 |
· 重金属Pb(Ⅱ)和Cd(Ⅱ)离子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最大吸附量实验)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