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前言 | 第11-13
页 |
第一章 环境公民诉讼的起诉资格及其宽松化的意义 | 第13-18
页 |
一、环境公民诉讼的起诉资格 | 第13-15
页 |
(一) 环境公民诉讼的定义 | 第13-14
页 |
(二) 环境公民诉讼的性质 | 第14-15
页 |
(三) 环境公民诉讼起诉资格 | 第15
页 |
二、环境公民诉讼起诉资格宽松化的意义 | 第15-18
页 |
(一) 宽松的起诉资格有利于扩大环境诉讼的原告范围 | 第15-16
页 |
(二) 宽松的起诉资格是环境公民诉讼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 第16
页 |
(三) 宽松的起诉资格是公平原则和预防为主原则的具体体现 | 第16
页 |
(四) 宽松的起诉资格有利于公众参与 | 第16-17
页 |
(五) 宽松的起诉资格符合国际潮流 | 第17-18
页 |
第二章 宽松起诉资格的理论支持 | 第18-35
页 |
一、环境权理论的发展—宽松起诉资格的第一个理论支持 | 第18-23
页 |
二、确认环境利益为“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宽松起诉资格的第二个理论支持 | 第23-25
页 |
三、代际公平理论—宽松起诉资格的第三个理论支持 | 第25-29
页 |
四、环境侵权证明标准的放宽—宽松起诉资格的第四个理论支持 | 第29-32
页 |
五、小结 | 第32-35
页 |
第三章 各国起诉资格的宽松化—以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权利法案》为中心 | 第35-51
页 |
一、外国起诉资格的宽松化—以几个典型国家为例 | 第35-40
页 |
二、加拿大安大略省《环境权利法案》环境公民诉讼起诉资格的规定 | 第40-51
页 |
(一) 破坏公共资源诉讼的起诉资格 | 第41-43
页 |
(二) 公共妨害行为诉讼确认的起诉资格 | 第43-46
页 |
(三) 集团诉讼确定的起诉资格 | 第46-49
页 |
(四) 赋予第三方上诉的权利 | 第49-51
页 |
第四章 以EBR为借镜看我国环境公民诉讼的起诉资格 | 第51-61
页 |
一、目前我国与环境有关的诉讼之起诉资格 | 第51-53
页 |
二、以EBR为借镜看我国环境公民诉讼的起诉资格 | 第53-61
页 |
(一) 以环境污染者、自然资源破坏者为被告的诉讼之起诉资格 | 第53-55
页 |
1、属人要素 | 第54-55
页 |
2、属事要素 | 第55
页 |
(二) 以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诉讼之起诉资格 | 第55-58
页 |
1、属人要素 | 第56-57
页 |
2、属事要素 | 第57-58
页 |
(三) 特殊的原告资格 | 第58-61
页 |
1、检察机关作为诉讼的原告 | 第58-60
页 |
2、第三方的诉讼资格 | 第60-61
页 |
结束语 | 第61-63
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
页 |
致谢 | 第67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