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3.1 有关景观格局的研究 | 第13-14页 |
1.3.2 观光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1.4 相关概念和含义 | 第16-19页 |
1.4.1 观光(Sightseeing&Visit) | 第16-17页 |
1.4.2 观光果园(Sightseeing orchard) | 第17页 |
1.4.3 景观格局(Landscape spatial pattern) | 第17-18页 |
1.4.4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Ecosystem service function)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6.1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2 研究区概况和数据来源 | 第22-26页 |
2.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概况 | 第22-24页 |
2.1.1 龙泉长松观光果园简介 | 第22-23页 |
2.1.2 自然条件概况 | 第23-24页 |
2.1.3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页 |
2.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24-26页 |
2.2.1 来源 | 第24-25页 |
2.2.2 处理 | 第25-26页 |
3 研究指标确定 | 第26-41页 |
3.1 根据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数量结构的分析 | 第26-27页 |
3.1.1 景观类型的划分 | 第26页 |
3.1.2 土地利用程度指数 | 第26-27页 |
3.2 景观格局指数的选取 | 第27-29页 |
3.2.1 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指数 | 第27-28页 |
3.2.2 景观异质性指数 | 第28-29页 |
3.3 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及理论依据 | 第29-41页 |
3.3.1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析 | 第29-30页 |
3.3.2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 第30-33页 |
3.3.3 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研究指数选取 | 第33-41页 |
4 研究区生态景观格局分析 | 第41-51页 |
4.1 生态景观数量结构分析 | 第41-45页 |
4.1.1 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 | 第41-43页 |
4.1.2 景观类型统计 | 第43-45页 |
4.1.3 土地利用程度分析 | 第45页 |
4.2 果园生态景观格局指数分析 | 第45-48页 |
4.2.1 观光果园景观要素斑块特征指数分析 | 第46-47页 |
4.2.2 观光果园景观异质性指数分析 | 第47-48页 |
4.3 小结 | 第48-51页 |
4.3.1 研究区景观格局特征 | 第48-49页 |
4.3.2 对景观格局定量化分析的实践意义 | 第49-51页 |
5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 第51-70页 |
5.1 研究区土地类型的生态系统的分类 | 第51-52页 |
5.2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第52-65页 |
5.2.1 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第52-59页 |
5.2.2 其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 第59-63页 |
5.2.3 研究区观光果园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价值 | 第63-65页 |
5.3 小结 | 第65-70页 |
5.3.1 研究区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比 | 第65页 |
5.3.2 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比 | 第65-66页 |
5.3.3 按谢高地分类法的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对比 | 第66-67页 |
5.3.4 研究区生态系统各服务功能社会经济价值对比 | 第67-68页 |
5.3.5 研究区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生态地位与作用 | 第68-70页 |
6 总结与讨论 | 第70-72页 |
6.1 总结 | 第70页 |
6.2 讨论 | 第70-72页 |
7 对龙泉驿区观光果园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 第72-74页 |
7.1 维护和加强现有生态系统 | 第72页 |
7.2 经营手段应多样化,提高服务品质 | 第72页 |
7.3 统一规划建园,专业化和标准化管理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