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背景下城市绿道选线评价及构建策略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全民健身运动面临的挑战 | 第9-10页 | 1.1.2 居民线性健身场所的需求 | 第10页 | 1.1.3 绿道实践热潮带来的机遇 | 第10-12页 | 1.2 相关概念释义 | 第12-14页 | 1.2.1 城市绿道 | 第12-13页 | 1.2.2 建成环境 | 第13-14页 | 1.2.3 体力活动 | 第14页 | 1.3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内外绿道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1.3.2 建成环境对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与框架 | 第19-22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5.3 研究框架 | 第21-22页 | 2 绿道建成环境要素对居民体力活动的促进 | 第22-40页 | 2.1 基于体力活动发生的绿道康体效应 | 第22-25页 | 2.1.1 健身行为与体力活动 | 第22-23页 | 2.1.2 绿道的双重康体功效 | 第23-25页 | 2.2 绿道使用强度差异及影响因素案例研究 | 第25-31页 | 2.2.1 国内绿道使用研究案例 | 第26-28页 | 2.2.2 国外绿道使用研究案例 | 第28-29页 | 2.2.3 绿道使用强度影响因素汇总 | 第29-31页 | 2.3 金州新区绿道使用强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 第31-38页 | 2.3.1 金州新区绿道概况 | 第31-32页 | 2.3.2 研究方法与数据采集 | 第32页 | 2.3.3 绿道基本使用特征分析 | 第32-36页 | 2.3.4 个体层面体力活动量的促进 | 第36-37页 | 2.3.5 整体层面绿道使用强度的影响 | 第37-3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3 基于体力活动促进的城市绿道选线评价体系构建 | 第40-65页 | 3.1 城市绿道选线原则 | 第40-41页 | 3.1.1 最小干预原则 | 第40页 | 3.1.2 用地多样原则 | 第40页 | 3.1.3 临近住区原则 | 第40-41页 | 3.1.4 便捷可达原则 | 第41页 | 3.1.5 自然复愈原则 | 第41页 | 3.2 城市绿道选线评价方法选取 | 第41-45页 | 3.2.1 绿道选线的评价方法 | 第42-45页 | 3.2.2 评价方法的比较选取 | 第45页 | 3.3 城市绿道选线评价体系构建 | 第45-64页 | 3.3.1 评价指标选取 | 第45-56页 | 3.3.2 AHP法指标权重确定 | 第56-62页 | 3.3.3 城市绿道选线评价体系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全民健身目标下城市绿道构建策略 | 第65-77页 | 4.1 城市绿道选线布局策略 | 第65-71页 | 4.1.1 顺应城市肌理,契合城市功能 | 第65-68页 | 4.1.2 穿越高密度住区,串联核心功能区 | 第68-69页 | 4.1.3 衔接交通站点,承担“最后一公里” | 第69-71页 | 4.2 城市绿道空间设计策略 | 第71-73页 | 4.2.1 设施布局 | 第71页 | 4.2.2 空间尺度 | 第71-73页 | 4.2.3 绿化配置 | 第73页 | 4.3 城市绿道规划管理策略 | 第73-75页 | 4.3.1 立法保障 | 第73-74页 | 4.3.2 政策驱动 | 第74-75页 | 4.3.3 管理维护 | 第7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77-80页 | 5.1 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5.2 研究不足 | 第78页 | 5.3 前景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附录A 图片、表格目录及来源 | 第84-87页 | 附录B 金州新区绿道市民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