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
页 |
ABSTRACT | 第5-11
页 |
第1章 综述 | 第11-18
页 |
· 植物甾醇的理化性质 | 第11-12
页 |
· 植物甾醇的来源 | 第12
页 |
· 植物甾醇及植物甾醇酯的生理功能 | 第12-13
页 |
· 抑制胆固醇吸收的机制 | 第12-13
页 |
· 其它生理功能 | 第13
页 |
· 美容作用 | 第13
页 |
· 生物激素——饲料工业 | 第13
页 |
· 植物甾醇的安全性评价 | 第13-14
页 |
· 植物甾醇酯的研究现状及开发应用 | 第14-17
页 |
· 植物甾醇酯的研究进展 | 第14-15
页 |
· 植物甾醇烟酸酯的开发 | 第15-16
页 |
· 结合了植物甾醇和烟酸各自的调脂作用特点,拓宽了治疗范围和治疗效果 | 第15
页 |
· 植物甾醇烟酸酯可大大减轻烟酸的副作用 | 第15
页 |
· 与植物甾醇相比,植物甾醇烟酸酯具有更佳的应用性能 | 第15-16
页 |
· 含植物甾醇酯制品的开发 | 第16-17
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7-18
页 |
第2章 植物甾醇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18-23
页 |
· 前言 | 第18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
页 |
· 实验材料 | 第18
页 |
· 实验方法 | 第18-19
页 |
· 植物甾醇的气相色谱(GC)定量分析 | 第18-19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19-21
页 |
· 植物甾醇气相色谱定性分析 | 第19-20
页 |
· 色谱柱的选择 | 第19
页 |
· 出峰顺序的确定 | 第19
页 |
· 柱温与出峰时间 | 第19-20
页 |
· 植物甾醇的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 第20-21
页 |
· 标准溶液配制 | 第20
页 |
· 标准曲线 | 第20-21
页 |
· 样品甾醇含量的测定(内标-标准曲线法) | 第21
页 |
· 方法的精密度 | 第21
页 |
· 加标回收实验 | 第21
页 |
· 小结 | 第21-23
页 |
第3章 植物甾醇酯的制备 | 第23-48
页 |
· 前言 | 第23
页 |
· 植物甾醇乙酸酯的制备 | 第23-30
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3-25
页 |
· 实验材料与试剂 | 第23-24
页 |
· 实验仪器 | 第24
页 |
· 实验方法 | 第24-25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30
页 |
· 酯化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25-26
页 |
· 产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26-27
页 |
· 植物甾醇乙酸酯的熔点分析 | 第27-28
页 |
· 植物甾醇乙酸酯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 第28-30
页 |
· 植物甾醇油酸酯的制备 | 第30-33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1
页 |
· 材料与仪器 | 第30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1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
页 |
· 酯化反应条件的确立 | 第31-32
页 |
· 产品的提纯工艺 | 第32
页 |
· 甾醇油酸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2-33
页 |
· 植物甾醇硬脂酸酯的制备 | 第33-37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3-34
页 |
· 材料与试剂 | 第33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34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37
页 |
· 酯化反应体系的确定 | 第34
页 |
· 反应条件优化正交实验 | 第34-35
页 |
· 甾醇硬脂酸酯的重结晶精制 | 第35-36
页 |
· 甾醇硬脂酸酯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36
页 |
· 甾醇硬脂酸酯的熔点分析 | 第36-37
页 |
· 植物甾醇烟酸酯的制备 | 第37-43
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7-38
页 |
· 实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37
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3
页 |
· 烟酸酰氯的产品分析 | 第38-40
页 |
· 反应溶剂的选择 | 第40
页 |
· 温度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 第40
页 |
· 摩尔配比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 第40
页 |
· 反应时间对酯化产率的影响 | 第40-41
页 |
· 产品的后续处理 | 第41
页 |
· 产品的结构分析 | 第41-43
页 |
· β-谷烟酸甾醇酯的熔点分析 | 第43
页 |
· 酶催化合成月桂酸甾醇酯 | 第43-47
页 |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43-44
页 |
· 实验材料 | 第43
页 |
· 实验仪器 | 第43
页 |
· 酶催化反应合成体系 | 第43-44
页 |
· 反应初速度的测定 | 第44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4-47
页 |
· 脂肪酶在不同媒体中合成月桂酸甾醇酯能力比较 | 第44
页 |
· 反应过程研究 | 第44-47
页 |
· 小结 | 第47-48
页 |
第4章 植物甾醇酯降血脂生物活性的研究 | 第48-54
页 |
· 前言 | 第48
页 |
· 植物甾醇酯的脂溶性实验研究 | 第48-50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
页 |
· 实验材料 | 第48
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49
页 |
· 植物甾醇的重结晶精制 | 第49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9-50
页 |
· 植物甾醇酯的降血脂作用研究 | 第50-51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
页 |
· 实验材料 | 第50
页 |
· 主要试剂 | 第50
页 |
· 主要仪器 | 第50
页 |
· 实验方法 | 第50-51
页 |
· 指标检测与数据处理 | 第50-51
页 |
· 小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 | 第51
页 |
· 降血脂作用小鼠分组饲养 | 第51
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3
页 |
· 高脂模型的建立 | 第51-52
页 |
· 植物甾醇酯对小鼠血清TC、TG、HDL-C、LDL-C 和 AI 的影响 | 第52
页 |
· 植物甾醇酯对高脂血症小鼠肝系数、肝脏TC 和TG 的影响 | 第52-53
页 |
· 小结 | 第53-54
页 |
第5章 植物甾醇油酸酯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 第54-58
页 |
· 实验材料 | 第54-55
页 |
· 实验动物 | 第54
页 |
· 实验药物与试剂 | 第54-55
页 |
· 实验方法 | 第55-56
页 |
· 荷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55
页 |
· 小鼠分组 | 第55
页 |
· 巨噬细胞吞噬试验 | 第55
页 |
· 脾细胞抗体形成 | 第55
页 |
· 迟发型超敏反应(DTH) | 第55-56
页 |
· 血清溶血素含量测定 | 第56
页 |
· 实验结果 | 第56-57
页 |
· PSO 对荷S180 瘤小鼠的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和脾细胞抗体形成的影响 | 第56-57
页 |
· PSO 对荷S180 瘤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及血清溶血素含量的影响 | 第57
页 |
· 结论 | 第57-58
页 |
第6章 含植物甾醇酯酸奶的制作工艺研究 | 第58-65
页 |
· 前言 | 第58
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8-60
页 |
· 实验材料 | 第58
页 |
· 实验仪器 | 第58-59
页 |
· 甾醇乙酸酯酸奶的制作工艺 | 第59-60
页 |
· 工艺流程 | 第59
页 |
· 发酵剂的制作 | 第59
页 |
· 甾醇乙酸酯添加量 | 第59-60
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4
页 |
· 单一菌种活化实验 | 第60-61
页 |
· 发酵剂的制作 | 第61
页 |
· 甾醇乙酸酯添加量的确定 | 第61-62
页 |
· 接种发酵 | 第62-64
页 |
· 发酵时间的确定 | 第63-64
页 |
· 甾醇乙酸酯酸奶的质量评价 | 第64
页 |
· 活菌数测定 | 第64
页 |
· 甾醇乙酸酯含量测定 | 第64
页 |
· 微生物指标 | 第64
页 |
· 结论 | 第64-65
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
页 |
致谢 | 第69-70
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文章 | 第70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