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网

西北低涡的天气气候学分析和研究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分类:教育论文网→天文学和地理科学论文→大气科学(气象学)论文天气学论文
西北低涡的天气气候学分析和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10页
    1.2.1 西北低涡的定义第9页
    1.2.2 西北低涡的统计研究第9-10页
    1.2.3 西北低涡的形成机制第10页
  1.3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4 本文各章主要内容第11-12页
第二章 资料和方法第12-15页
  2.1 资料第12页
  2.2 方法第12-15页
    2.2.1 西北低涡的识别标准第12-13页
    2.2.2 西北低涡的合成方法第13-15页
第三章 西北低涡的统计分析第15-24页
  3.1 前言第15页
  3.2 夏季西北低涡出现次数的空间分布第15-16页
  3.3 夏季西北低涡的多时间尺度的变化特征第16-18页
    3.3.1 西北低涡年际变化及月际变化特征第16-17页
    3.3.2 西北低涡的日变化特征第17-18页
  3.4 夏季西北低涡的移动特征第18-23页
    3.4.1 移出个数的变化第18-19页
    3.4.2 西北低涡的维持时间第19-21页
    3.4.3 西北低涡的移动方向第21-23页
  3.5 小结第23-24页
第四章 停滞性西北低涡的气候学特征第24-31页
  4.1 前言第24页
  4.2 停滞性西北低涡的环流形势第24-26页
  4.3 停滞性西北低涡的动力、热力学结构第26-29页
  4.4 停滞性西北低涡的水汽条件第29-30页
  4.5 结论和讨论第30-31页
第五章 移出型西北低涡的气候学特征第31-39页
  5.1 引言第31页
  5.2 移出型西北低涡的环流形势第31-34页
  5.3 移出型西北低涡的动力学、热力学结构第34-37页
  5.4 移出型西北低涡的水汽条件第37-38页
  5.5 结论和讨论第38-39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39-42页
  6.1 论文主要研究结论第39-40页
  6.2 未来的展望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46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46-47页
致谢第47页

本篇论文共47页,点击这进入下载页面
 
更多论文
西北低涡的天气气候学分析和研究
华西秋雨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近42年秦巴山区极端气候事件的时空
基于卫星遥感数据的秦巴山区降水植
近十年北京地区气溶胶对太阳辐射的
海温背景对2013年我国东部高温热浪
青藏高原对流活动对上对流层下平流
基于NASA MERRA再分析资料的高原低
青藏高原地表能量平衡及其对大气边
集合预报降水偏差订正及概率预报方
黄河源区玛曲湿地夏季微气象特征分
基于BCC_CSM1.2和CFSv2模式资料对中
面向认知无线电网络的交汇序列和竞
基于再分析资料的高原切变线客观识
南支槽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我国南方冬
山西省祥雨雷达组网拼图与CINRAD组
Rossby波能传播与EASJ的不同演变模
北京和成都城市下垫面闪电时空分布
地基红外遥感反演地表温度算法研究
35GHz毫米波测云雷达衰减特性研究及
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低空局地风场气
云和天气雷达资料的分析与对比
青藏高原降水的热力效应研究
大气角动量变化特征与夏季副热带急
青藏高原大气可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其
基于雷达的地面积雪厚度探测方法研
夏季西太副高北跳的模拟和预测研究
青藏高原大气季节内振荡及其对长江
利用三参数伽马谱模拟研究雨滴谱的
青藏高原降水及凝结潜热对高原热源
北半球夏季EAP波列与AO/NAO的联系及
北京地区闪电辐射场的定量测量及峰
青藏高原热力作用对亚洲夏季风北部
适用于辐射计物理诊断量的应用研究
基于激光雷达资料的典型天气下边界
豫北一次暴雨的多尺度特征分析及数
城市效应对华南暖区暴雨的影响
中国登陆热带气旋降水动力统计预报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温度垂直梯度特
磁光古斯—汉森效应及其应用研究
基于非晶硒膜的X射线探测器制作及性
带噪声数据的灰色样条绝对关联度模
Sturm-Liouville边值问题和Logisti
一类非线性发展方程的行波解的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体育专业理论课
古代戏剧演员流动性研究
 
统计分析论文 合成分析论文 气候特征论文
版权申明:目录由用户覃**提供,www.51papers.com仅收录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请点击这里
|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站内搜索引擎||站点地图||在线购卡|
版权所有 教育论文网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