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县域城镇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协调性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3 述评 | 第14页 | 1.3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14-18页 | 1.3.1 基本概念 | 第14-16页 | 1.3.2 理论基础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8-19页 | 2.1.1 自然环境概况 | 第18页 | 2.1.2 社会经济概况 | 第18-19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4 技术路线图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京津冀县域城镇化与景观格局协调性评价模型 | 第23-32页 | 3.1 数据来源与指标体系构建 | 第23-25页 | 3.2 数据标准化处理和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25-28页 | 3.3 模型构建 | 第28-32页 | 3.3.1 耦合度模型 | 第28-29页 | 3.3.2 协调度模型 | 第29-32页 | 第四章 京津冀县域城镇化与景观格局协调性实证分析 | 第32-43页 | 4.1 城镇化类型和强度分析 | 第32-35页 | 4.1.1 城镇化各子系统发展指数分析 | 第32-34页 | 4.1.2 城镇化综合水平评价 | 第34-35页 | 4.2 景观格局综合水平评价 | 第35-37页 | 4.2.1 类型水平指数分析 | 第35-36页 | 4.2.2 基于景观水平指数的景观格局综合指数分析 | 第36-37页 | 4.3 城镇化与景观格局耦合度评价 | 第37-39页 | 4.4 城镇化与景观格局协调度评价 | 第39-43页 | 4.4.1 协调度类型分析 | 第39-41页 | 4.4.2 协调度空间演变趋势分析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城镇化与景观格局协调性调控措施 | 第43-45页 | 5.1 发展雄安新区,推动京津冀一体化 | 第43页 | 5.2 打造卫星城市,分散大城市职能 | 第43页 | 5.3 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 | 第43-44页 | 5.4 规划景观结构,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 第44页 | 5.5 培养节约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念 | 第44-45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5-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5-46页 | 6.2 本文创新点 | 第46页 | 6.2.1 研究尺度的创新 | 第46页 | 6.2.2 研究思想的创新 | 第46页 | 6.3 不足与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