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效应评价:局部效应与整体效应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9-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5页 | 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1.1 区域经济政策的空间属性争论 | 第16-18页 | 2.1.2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的研究 | 第18-19页 | 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9-22页 | 2.2.1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的研究 | 第19-21页 | 2.2.2 西部大开发政策效应评价的研究 | 第21-22页 | 2.3 文献述评 | 第22-25页 | 第三章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度背景和理论框架 | 第25-33页 | 3.1 制度背景 | 第25-28页 | 3.2 理论框架 | 第28-33页 | 3.2.1 西部大开发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制 | 第28-30页 | 3.2.2 西部大开发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 | 第30-33页 | 第四章 西部大开发局部效应评价 | 第33-46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4.1.1 理论模型 | 第33-34页 | 4.1.2 计量模型 | 第34页 | 4.2 数据来源与变量选择 | 第34-36页 | 4.2.1 数据来源 | 第34-35页 | 4.2.2 变量选择 | 第35-36页 | 4.3 西部大开发的结构效应评价 | 第36-40页 | 4.3.1 样本匹配 | 第37页 | 4.3.2 匹配质量检验 | 第37-38页 | 4.3.3 西部大开发的结构效应评价 | 第38-40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0-42页 | 4.5 作用机制检验 | 第42-45页 | 4.6 结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西部大开发整体效应评价 | 第46-49页 | 5.1 能源资源流动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5.2 劳动力要素流动对全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 第47-49页 | 第六章 政策建议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49-52页 | 6.1 政策建议 | 第49-51页 | 6.1.1 政府积极引导,产业结构升级 | 第49-50页 | 6.1.2 发展落后地区,防止资源集中 | 第50-51页 | 6.1.3 吸引要素流入,提高要素生产率 | 第51页 | 6.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