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2 油气回收原理及其特点 | 第13-15页 |
1.2.1 油罐车油气回收原理 | 第13-14页 |
1.2.2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特点 | 第14-15页 |
1.3 油气回收检测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5-21页 |
1.3.1 油气回收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油库油气回收系统检测现状 | 第17-18页 |
1.3.3 加油站油气回收系统检测现状 | 第18-20页 |
1.3.4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检测现状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5 论文主要特色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方案 | 第24-33页 |
2.1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数字化检测原理 | 第24-26页 |
2.1.1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正加压数字化检测方法 | 第24-25页 |
2.1.2 油罐车油气回收管路气动阀门数字化正加压检测方法 | 第25页 |
2.1.3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负加压数字化检测检测方法 | 第25-26页 |
2.2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的要求和目标 | 第26-27页 |
2.2.1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的设计要求 | 第26-27页 |
2.2.2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的设计目标 | 第27页 |
2.3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2.4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装置总体设计方案 | 第29-32页 |
2.4.1 检测套筒的设计方案 | 第30页 |
2.4.2 检测仪的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2.4.3 检测装置的安全性设计 | 第31-3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仪设计 | 第33-58页 |
3.1 油罐车油气回收数字检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33页 |
3.2 微控制模块 | 第33-35页 |
3.3 实时显示模块 | 第35-38页 |
3.3.1 时钟模块 | 第35-37页 |
3.3.2 显示模块 | 第37-38页 |
3.4 数据采集与处理模块 | 第38-48页 |
3.4.1 压力传感器的选型 | 第39-43页 |
3.4.2 A/D转换 | 第43-44页 |
3.4.3 抗干扰特性 | 第44-46页 |
3.4.4 数字滤波设计与分析 | 第46-48页 |
3.5 数据存储模块 | 第48-53页 |
3.5.1 USB控制芯片CH376S优点 | 第48-50页 |
3.5.2 USB主机控制模块 | 第50-52页 |
3.5.3 CH376S与微控制器的连接电路 | 第52-53页 |
3.6 超压保护模块 | 第53-55页 |
3.7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仪结构布置 | 第55-56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控制系统 | 第58-74页 |
4.1 KeilC51开发平台分析 | 第58-59页 |
4.2 控制系统主程序 | 第59-62页 |
4.2.1 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正加压检测程序 | 第60页 |
4.2.2 油气回收管路气动阀门密闭性正加压检测程序 | 第60-61页 |
4.2.3 油气回收系统密闭性负加压检测程序 | 第61-62页 |
4.3 显示模块程序 | 第62-66页 |
4.3.1 显示屏界面 | 第63-64页 |
4.3.2 显示屏指令 | 第64-66页 |
4.4 A/D转换模块程序 | 第66-68页 |
4.5 U盘存储模块程序 | 第68-73页 |
4.5.1 微控制器与CH376S芯片通信的实现 | 第69-71页 |
4.5.2 CH376S对U盘的写操作 | 第71-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装置及应用 | 第74-85页 |
5.1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装置及方法 | 第74-79页 |
5.1.1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仪的集成 | 第74-77页 |
5.1.2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方法的应用 | 第77-79页 |
5.2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技术的应用 | 第79-84页 |
5.2.1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操作界面 | 第79-81页 |
5.2.2 油罐车油气回收系统数字化检测测试及分析 | 第81-84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5-86页 |
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附件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