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1页 |
· 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 南沙参多糖的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 第14-17页 |
· 对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 | 第14-15页 |
· 对抗遗传损伤的作用 | 第15页 |
· 对衰老的抵抗作用 | 第15-16页 |
· 对肺癌小鼠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16页 |
· 改善东莨菪碱致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 第16页 |
· 对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16-17页 |
· 中药分散片研究概况 | 第17-21页 |
· 中药分散片的特点 | 第17页 |
· 中药分散片的制备 | 第17-19页 |
· 多糖分散片 | 第19-20页 |
· 中药分散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南沙参多糖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及比较 | 第21-29页 |
引言 | 第21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21页 |
· 南沙参多糖的提取、精制及定性检查 | 第21-22页 |
· 提取和精制 | 第21-22页 |
· 多糖的定性检查 | 第22页 |
· 试液的制备 | 第22-23页 |
· 标准品溶液 | 第22页 |
· 系列标准溶液 | 第22页 |
· 供试品溶液 | 第22页 |
· 蒽酮-硫酸显色液的制备 | 第22页 |
· 5%苯酚溶液的配制 | 第22-23页 |
· 蒽酮-硫酸法 | 第23-24页 |
·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 第23页 |
· 显色条件的优化 | 第23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3页 |
· 精密度 | 第23-24页 |
· 重复性 | 第24页 |
· 稳定性 | 第24页 |
· 加样回收率 | 第24页 |
· 苯酚-硫酸法 | 第24-26页 |
· 测定波长的选择 | 第24-25页 |
· 显色条件的优化 | 第25页 |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5页 |
· 精密度 | 第25页 |
· 重复性 | 第25-26页 |
· 稳定性 | 第26页 |
· 加样回收率 | 第26页 |
· 多糖含量测定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的研制 | 第29-39页 |
引言 | 第29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29页 |
· 原辅料粉体学性质及引湿性考察 | 第29-31页 |
· 单因素筛选 | 第31-35页 |
· 填充剂的选择 | 第31-32页 |
· 崩解剂的选择 | 第32页 |
· 助悬剂PEG4000的选择 | 第32-33页 |
· 助流剂及润滑剂的选择 | 第33-34页 |
· 片剂硬度的选择 | 第34-35页 |
· 正交试验 | 第35-37页 |
·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处方工艺的确定 | 第37页 |
· 验证实验 | 第37-38页 |
· 重现性实验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质量标准的建立及稳定性实验 | 第39-50页 |
引言 | 第39页 |
· 仪器与材料 | 第39页 |
· 质量标准的建立 | 第39-43页 |
· 性状 | 第39页 |
· 鉴别 | 第39-40页 |
· 含量测定 | 第40-41页 |
· 溶出度 | 第41-42页 |
· 重量差异 | 第42-43页 |
· 崩解时限 | 第43页 |
· 脆碎度 | 第43页 |
· 分散均匀性 | 第43页 |
· 规格 | 第43页 |
· 用法用量 | 第43页 |
· 贮藏 | 第43页 |
· 有效期 | 第43页 |
· 初步稳定性实验 | 第43-49页 |
· 原料药南沙参多糖的稳定性实验 | 第44-46页 |
·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的稳定性实验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南沙参多糖及其分散片的急性毒性研究 | 第50-56页 |
引言 | 第50页 |
· 材料 | 第50页 |
· 受试药品 | 第50页 |
· 实验动物 | 第50页 |
· 小鼠灌胃南沙参多糖分散片及南沙参多糖预试验 | 第50-51页 |
· 一日一次给药 | 第50-51页 |
· 一日三次给药 | 第51页 |
· 小鼠腹腔注射南沙参多糖预试验 | 第51-52页 |
· 一日一次给药 | 第51页 |
· 一日三次给药 | 第51-52页 |
· 正式试验 | 第52-54页 |
· 最大给药量试验 | 第52页 |
· 最大耐受量试验 | 第52页 |
· 实验观察 | 第52页 |
· 结果 | 第52-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六章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对CCl_4及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56-65页 |
引言 | 第56页 |
· 材料 | 第56-57页 |
· 受试药品 | 第56页 |
· 实验动物 | 第56-57页 |
·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57-60页 |
· 小鼠CC1_4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57页 |
·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第57页 |
· 统计方法 | 第57页 |
· RPDTS对小鼠CCl_4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 第57-60页 |
· 南沙参多糖分散片对D-Gal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 第60-63页 |
· 小鼠D-Gal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60页 |
· 肝组织病理形态学观察 | 第60页 |
· 统计方法 | 第60页 |
· RPDTS对小鼠D-Gal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 | 第60-63页 |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