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2页 |
1.1 CO_2的催化转化 | 第12-13页 |
1.2 CO_2加氢制甲醇 | 第13-24页 |
1.2.1 甲醇及其运用 | 第13-14页 |
1.2.2 CO_2加氢制甲醇的催化剂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1.2.3 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中金属/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构筑 | 第19-24页 |
1.3 TiO_2结构特征 | 第24-31页 |
1.3.1 基本性质 | 第24-25页 |
1.3.2 暴露(001)晶面的锐钛矿TiO_2 | 第25-28页 |
1.3.3 TiO_2运用于催化还原CO_2的研究概述 | 第28-31页 |
1.4 本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1-32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31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2-40页 |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32-33页 |
2.1.1 化学试剂及实验气体 | 第32页 |
2.1.2 主要实验仪器 | 第32-33页 |
2.2 催化剂制备 | 第33-34页 |
2.2.1 TiO_2纳米片的制备 | 第33页 |
2.2.2 Cu/TiO_2-ns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 催化剂的性能评价 | 第34-36页 |
2.4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6-40页 |
2.4.1 N_2吸附-脱附表征 | 第36页 |
2.4.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36页 |
2.4.3 热重&差热分析(TG-DTA) | 第36-37页 |
2.4.4 X-射线衍射XRD | 第37页 |
2.4.5 拉曼光谱测定Raman | 第37页 |
2.4.6 电子顺磁共振EPR | 第37页 |
2.4.7 原位透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 | 第37页 |
2.4.8 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in-situXPS) | 第37-38页 |
2.4.9 程序升温H_2还原(H_2-TPR) | 第38页 |
2.4.10 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 | 第38页 |
2.4.11 本文采用的计算方法及公式 | 第38-40页 |
第三章 CO_2加氢制甲醇中Cu/TiO_2纳米片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载体及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41-46页 |
3.2.1 TiO_2纳米片载体的结构分析 | 第41-42页 |
3.2.2 Cu/TiO_2纳米片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42-46页 |
3.3 催化剂活性分析 | 第46-50页 |
3.3.1 负载量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3.3.2 焙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7页 |
3.3.3 还原气氛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3.3.4 反应气氛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3.4 讨论 | 第50-53页 |
3.4.1 Cu颗粒粒径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3.4.2 载体TiO_2中Ti~(3+)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CO_2加氢制甲醇中Cu/TiO_2纳米片催化剂的构效关系 | 第54-71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载体及催化剂的结构表征 | 第54-59页 |
4.2.1 两种TiO_2载体结构 | 第54-56页 |
4.2.2 Cu/TiO_2-ns和Cu/TiO_2-np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56-59页 |
4.3 催化性能分析 | 第59-62页 |
4.3.1 催化产甲醇活性分析 | 第59-60页 |
4.3.2 表观活化能分析 | 第60-62页 |
4.4 构效关系研究 | 第62-68页 |
4.4.1 催化剂CT_(ns)-0.4和CT_(np)-0.4的缺陷位 | 第62-63页 |
4.4.2 Cu与TiO_2载体间的相互作用特征 | 第63-65页 |
4.4.3 催化剂CT_(ns)-0.4和CT_(np)-0.4对CO_2的吸附活化 | 第65-68页 |
4.5 催化剂构效关系的讨论 | 第68-6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全文讨论、总结与展望 | 第71-75页 |
全文讨论 | 第71-72页 |
总结 | 第72-73页 |
工作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附表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