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2.1 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 | 第18页 |
2.2 国家助学贷款的条件及申请流程 | 第18-19页 |
2.3 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和特征 | 第19-21页 |
2.3.1 国家助学贷款的性质 | 第19-20页 |
2.3.2 国家助学贷款的特征 | 第20-21页 |
2.4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4.1 金融包容理论 | 第21-22页 |
2.4.2 市场失灵和政府干预理论 | 第22页 |
2.4.3 信贷风险管理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4-30页 |
3.1 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现状 | 第24-26页 |
3.1.1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24-25页 |
3.1.2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现状及取得成绩 | 第25-26页 |
3.2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面临的共性问题 | 第26-30页 |
3.2.1 信息不对称现象突出 | 第26-27页 |
3.2.2 政策性目标和商业性目标有待协调 | 第27页 |
3.2.3 风险分担机制尚待完善 | 第27-28页 |
3.2.4 还款来源不稳定 | 第28页 |
3.2.5 社会信用约束机制不强 | 第28-30页 |
第四章 中国银行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状况及风险评估 | 第30-45页 |
4.1 中国银行H分行基本概况 | 第30-31页 |
4.2 中国银行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开展状况 | 第31-32页 |
4.3 中国银行H分行开展国家助学贷款面临的问题及风险 | 第32-33页 |
4.3.1 法规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矛盾和冲突 | 第32页 |
4.3.2 还款来源缺乏保障 | 第32-33页 |
4.3.3 违约率和不良率相对较高 | 第33页 |
4.4 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33-39页 |
4.4.1 信用风险评估各层次指标的选择及依据 | 第34页 |
4.4.2 信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 | 第34-35页 |
4.4.3 各层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35-39页 |
4.5 中国银行H分行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过程及结果 | 第39-45页 |
4.5.1 设定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语集 | 第39-40页 |
4.5.2 信用风险评估模型确定 | 第40-41页 |
4.5.3 数据来源及计算过程 | 第41页 |
4.5.4 评价结果及分析 | 第41-45页 |
第五章 强化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建议 | 第45-50页 |
5.1 宏观层面 | 第45-48页 |
5.1.1 划定市场与政府行为的边界 | 第45页 |
5.1.2 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顶层设计 | 第45-47页 |
5.1.3 加快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 第47-48页 |
5.2 微观层面 | 第48-50页 |
5.2.1 商业银行 | 第48-49页 |
5.2.2 其他主体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0-53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