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 第12-16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15-16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9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3.2 研究思路与步骤 | 第17页 | 1.3.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第19-30页 | 2.1 K商业银行概况 | 第19页 | 2.2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界定与分类 | 第19-20页 | 2.2.1 不良贷款的界定 | 第19页 | 2.2.2 不良贷款的分类 | 第19-20页 | 2.3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现状分析 | 第20-30页 | 2.3.1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概况 | 第20-21页 | 2.3.2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增长情况 | 第21-23页 | 2.3.3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五级分类情况 | 第23-25页 | 2.3.4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行业及地区分布情况 | 第25-28页 | 2.3.5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特点 | 第28-30页 | 第3章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原因分析 | 第30-39页 | 3.1 宏观方面原因分析 | 第30-33页 | 3.1.1 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 第31-32页 | 3.1.2 货币供应量M_2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3.2 银行经营管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 第33-36页 | 3.2.1 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2 银行信贷政策与风险偏好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 第35页 | 3.2.3 银行盈利能力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借款人方面原因分析 | 第36-39页 | 3.3.1 借款人道德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 第36-37页 | 3.3.2 借款人经营管理能力对不良贷款形成的影响 | 第37-39页 | 第4章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与控制对策 | 第39-50页 | 4.1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防范对策 | 第39-44页 | 4.1.1 优化不良贷款防范的宏观环境 | 第40-41页 | 4.1.2 提高银行自身对不良贷款的防范能力 | 第41-42页 | 4.1.3 建立以防范为主的信贷管理体制 | 第42-44页 | 4.2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控制对策 | 第44-46页 | 4.2.1 发展中间业务,完善资本市场 | 第44-45页 | 4.2.2 控制经营规模,优化资产结构 | 第45页 | 4.2.3 降低不良贷款,提高放贷质量 | 第45-46页 | 4.3 K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化解对策 | 第46-50页 | 4.3.1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 第47-48页 | 4.3.2 用利润核销不良资产 | 第48页 | 4.3.3 不良资产证券化 | 第48-5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3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0-5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历 | 第57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