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1.3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1.3.1 教师专业化 | 第12-13页 |
1.3.2 高职教育 | 第13页 |
1.3.3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解读 | 第13-14页 |
1.4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1.4.1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14页 |
1.4.2 终身教育理论 | 第14页 |
1.4.3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14-15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1.5.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5.2 已有研究的评价 | 第16-17页 |
1.6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1.6.1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1.6.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7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1.7.1 明确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内涵 | 第18页 |
1.7.2 提出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建构策略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 | 第19-21页 |
2.1 历史背景 | 第19页 |
2.1.1 国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 | 第19页 |
2.1.2 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历程 | 第19页 |
2.2 现实背景 | 第19-21页 |
2.2.1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 | 第20页 |
2.2.2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 第20-21页 |
第三章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现状及问题 | 第21-29页 |
3.1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师资现状 | 第21-23页 |
3.1.1 学历结构 | 第22页 |
3.1.2 职称结构 | 第22-23页 |
3.1.3 年龄结构 | 第23页 |
3.2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 第23-29页 |
3.2.1 专业知识不足,不能满足高职英语学生需求 | 第23-24页 |
3.2.2 专业教学能力欠缺,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 第24-25页 |
3.2.3 专业科研能力较弱,缺少创新素质 | 第25-26页 |
3.2.4 相关企业实践能力不足,不利于专业化人才培养 | 第26页 |
3.2.5 专业态度有待提高 | 第26-27页 |
3.2.6 缺乏可持续职业发展规划 | 第27-29页 |
第四章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不足的原因 | 第29-33页 |
4.1 专业化发展目标定位不准 | 第29页 |
4.1.1 重学历轻素质 | 第29页 |
4.1.2 重科研轻教学 | 第29页 |
4.1.3 重行政管理轻教师自身发展 | 第29页 |
4.2 准入机制不够严格,很多教师不具备专业化知识基础 | 第29-30页 |
4.3 职前培养目标同一化,培养模式不科学 | 第30-31页 |
4.3.1 培养目标同一化 | 第30-31页 |
4.3.2 培养模式不科学 | 第31页 |
4.4 职后培训机会少,缺乏系统规划 | 第31页 |
4.4.1 职后培训无规划 | 第31页 |
4.4.2 缺乏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 第31页 |
4.5 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缺乏外部激励机制 | 第31-33页 |
第五章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途径 | 第33-38页 |
5.1 加强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自身素质建设 | 第33-35页 |
5.1.1 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 | 第33-34页 |
5.1.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升信息素养 | 第34页 |
5.1.3 经常性的教学反思,进行基于教学的科研 | 第34页 |
5.1.4 教学共同体的建立,合力提升教学水平 | 第34-35页 |
5.1.5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 第35页 |
5.2 优化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培养体系 | 第35-36页 |
5.2.1 高校教师发展中心的特点及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 第35页 |
5.2.2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的培养体系 | 第35-36页 |
5.3 完善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化的质量保障 | 第36-38页 |
5.3.1 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 | 第36页 |
5.3.2 学院搭建平台,重视培训 | 第36-38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作者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