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选题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本文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概念界定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公益 | 第16-17页 | 二、公益活动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一、非政府组织理论 | 第18-20页 | 二、公民参与理论 | 第20-21页 | 三、治理与善治理论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现状与特点 | 第23-29页 | 第一节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现状 | 第23-26页 | 一、现状调查 | 第23-24页 | 二、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基本情况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特点 | 第26-29页 | 一、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 第26-27页 | 二、充足的时间成本和非独立的经济状况并存 | 第27页 | 三、非职业性和专业性并存 | 第27-28页 | 四、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创新性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9-34页 | 第一节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一、经费支持不到位 | 第29页 | 二、人员延续性差,服务质量不稳定 | 第29-30页 | 三、视野狭窄,内容形式单一 | 第30页 | 四、管理制度不完善,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南京工程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存在问题的成因 | 第31-34页 | 一、大学生对公益活动认识不够深入 | 第31-32页 | 二、大学生志愿者公益服务水平相对较低 | 第32页 | 三、校园公益活动的社会认同度较低 | 第32-33页 | 四、社会与高校合作交流平台缺乏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国外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第34-41页 | 第一节 国外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经验 | 第34-37页 | 一、美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经验 | 第34-35页 | 二、英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经验 | 第35-36页 | 三、德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经验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国外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对我国的启示 | 第37-41页 | 一、转变观念,推动大学生公益活动社会化 | 第37-38页 | 二、加强法制,健全大学生公益活动各项制度 | 第38-39页 | 三、政府支持,确保大学生公益活动长效化 | 第39页 | 四、高校引导,推动大学生公益活动持久发展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的对策建议 | 第41-49页 | 第一节 增强大学生公益意识 | 第41-42页 | 一、增强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认识 | 第41页 | 二、培养大学生公益意识 | 第41-42页 | 三、建设有益于提升大学生公益意识的校园文化 | 第42页 | 第二节 完善大学生公益活动的社会保障机制 | 第42-43页 |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42-43页 | 二、营造良好的法律保障 | 第43页 | 第三节 加强大学生公益活动资金支持 | 第43-45页 | 一、政府资金支持 | 第44页 | 二、企业资金支持 | 第44页 | 三、国内外基金会支持 | 第44-45页 | 第四节 加强大学生公益组织的科学建设 | 第45-49页 | 一、完善组织内部管理,明确工作职责 | 第45-46页 | 二、发挥大学生公益组织人力资源优势 | 第46-47页 | 三、鼓励大学生志愿者进行公益活动创新 | 第47页 | 四、引导大学生志愿者实现自我激励 | 第47-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致谢 | 第54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