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公务员的职业心理健康状态研究——以省级机关为例 |
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目的 | 第11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公务员心理健康状态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一、国外现状 | 第11页 | 二、国内现状 | 第11-12页 | 第四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研究流程 | 第13-14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理论简述 | 第14-16页 | 第一节 省级机关公务员 | 第14页 | 第二节 职业压力 | 第14-15页 | 第三节 心理健康 | 第15-16页 | 第三章 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SCL-90量表得分情况的分析 | 第16-21页 | 第一节 省级机关公务员SCL-90量表得分情况 | 第16-20页 | 一、省级机关公务员SCL-90得分情况与国内常模的对比 | 第16页 | 二、省级机关不同级别公务员 | 第16-17页 | 三、省级机关不同学历公务员 | 第17-18页 | 四、省级机关不同性别公务员 | 第18页 | 五、省级机关不同年龄公务员 | 第18-19页 | 六、省级机关不同工作年限公务员 | 第19-20页 | 第二节 SCL-90量表结果分析 | 第20-21页 | 一、江苏省省级机关中青年公务员心理健康概况 | 第20页 | 二、不同类别中青年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 第20-21页 | 第四章 影响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心理健康状态的因素分析 | 第21-26页 | 第一节 个体因素 | 第21-22页 | 一、生物遗传因素 | 第21页 | 二、生活背景 | 第21-22页 | 三、人格特征 | 第22页 | 第二节 组织因素 | 第22-24页 | 一、组织结构 | 第22页 | 二、组织制度 | 第22-23页 | 三、组织文化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社会因素 | 第24-26页 | 一、社会失范 | 第24-25页 | 二、突发事件 | 第25页 | 三、社会生活方式 | 第25-26页 | 第五章 提高江苏省省级机关公务员职业心理健康状态的对策 | 第26-41页 | 第一节 注重外在环境建设 | 第26-34页 | 一、完善人员选任制度 | 第26-27页 | 二、健全绩效考核体系,激励机制多元化 | 第27-29页 | 三、发挥教育主阵地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 第29页 | 四、刺激政府内部人员的流动 | 第29-30页 | 五、做好公务员职业发展规划 | 第30-34页 | 第二节 优化主观内环境 | 第34-35页 | 一、要正确对待名利、淡泊致远 | 第34页 | 二、宽纳和善待他人 | 第34页 | 三、加强学习和悦纳自己 | 第34-35页 | 四、建立健康的兴趣爱好 | 第35页 | 五、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与欲望 | 第35页 | 第三节 结合员工援助计划(EAP),建立组织干预模式 | 第35-39页 | 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基层公务员EAP的实施意愿 | 第35-36页 |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保障EAP的实施 | 第36页 | 三、结合研究结果,拓展EAP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 第36-37页 | 四、构建本土化的基层公务员EAP实施模式 | 第37-38页 | 五、加强与高校等机构的合作,培养EAP专业人才 | 第38页 | 六、实施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加强人本关怀,完善组织正式沟通系统 | 第39-40页 | 第五节 建立并强化社会心理支持系统 | 第40-4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3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41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致谢 | 第46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