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水性木器涂料中VOC的主要来源 | 第13页 |
1.3 聚合物乳液的成膜 | 第13-17页 |
1.3.1 成膜机理 | 第13-15页 |
1.3.2 影响聚合物乳液MFT的因素 | 第15-17页 |
1.4 水性涂料用成膜助剂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1 成膜助剂的作用机理 | 第17页 |
1.4.2 成膜助剂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1.5 降低水性涂料中成膜助剂的方法 | 第18-24页 |
1.5.1 核壳乳液聚合技术 | 第18-20页 |
1.5.2 反应型成膜助剂的开发 | 第20-21页 |
1.5.3 软/硬乳液复配技术 | 第21-24页 |
1.6 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24-26页 |
1.6.1 研究意义 | 第24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6.3 创新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小粒径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助成膜性能 | 第26-41页 |
2.1 前言 | 第26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6-29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26-27页 |
2.2.2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27-28页 |
2.2.3 助成膜PA的合成 | 第28页 |
2.2.4 分析与测试 | 第28-29页 |
2.2.4.1 乳液粒径测试 | 第28页 |
2.2.4.2 聚合物稳定性测试 | 第28-29页 |
2.2.4.3 聚合物乳液低温成膜性测试 | 第29页 |
2.2.4.4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29页 |
2.2.4.5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29页 |
2.2.4.6 其他性能测试 | 第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39页 |
2.3.1 小粒径PA助成膜机理 | 第29-30页 |
2.3.2 影响PA乳液助成膜能力因素探讨 | 第30-36页 |
2.3.2.1 聚合物Tg对PA助成膜能力的影响 | 第30-32页 |
2.3.2.2 乳化剂质量配比对PA助成膜能力的影响 | 第32-33页 |
2.3.2.3 乳化剂用量对PA助成膜能力的影响 | 第33-35页 |
2.3.2.4 MAA用量对PA助成膜能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3 助成膜PA添加量对MFT的影响 | 第36-37页 |
2.3.4 复配乳胶粒子形态及成膜微观结构 | 第37-38页 |
2.3.5 复配乳胶粒径分布 | 第38-39页 |
2.3.6 性能测试比较 | 第3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三章 新型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合成及助成膜性能 | 第41-63页 |
3.1 前言 | 第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6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41-42页 |
3.2.2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42-43页 |
3.2.3 新型二元醇扩链剂的合成 | 第43-44页 |
3.2.4 助成膜n-PUD的合成 | 第44页 |
3.2.5 分析与测试 | 第44-46页 |
3.2.5.1 FT-IR红外分析 | 第44-45页 |
3.2.5.2 核磁共振(NMR)分析 | 第45页 |
3.2.5.3 乳液粒径测试 | 第45页 |
3.2.5.4 聚合物乳液低温成膜性测试 | 第45页 |
3.2.5.5 热重分析(TGA) | 第45页 |
3.2.5.6 胶膜耐介质性能测试 | 第45-46页 |
3.2.5.7 胶膜凝胶量测试 | 第46页 |
3.2.5.8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6页 |
3.2.5.9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6页 |
3.2.5.10其他性能测试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61页 |
3.3.1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页 |
3.3.2 TMPLA核磁共振分析 | 第46-48页 |
3.3.3 影响n-PUD助成膜能力因素探讨 | 第48-53页 |
3.3.3.1 NCO/OH摩尔比对n-PUD助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3.3.3.2 软段/硬段质量比对n-PUD助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3.3.3.3 TMPLA/BDO摩尔比对n-PUD助成膜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3.3.4 助成膜n-PUD添加量对MFT的影响 | 第53-54页 |
3.3.5 复配乳胶粒径分布 | 第54页 |
3.3.6 复配乳胶粒子形态及成膜微观结构 | 第54-56页 |
3.3.7 涂膜热重分析 | 第56页 |
3.3.8 助成膜n-PUD室温自交联改性 | 第56-60页 |
3.3.8.1 自交联PUD-PA2复合乳液的合成 | 第57页 |
3.3.8.2 自交联PUD-PA2复合乳液交联机理 | 第57-59页 |
3.3.8.3 ADH用量对PUD粒径的影响 | 第59页 |
3.3.8.4 ADH/DAAM摩尔比对涂膜性能的影响 | 第59-60页 |
3.3.9 涂膜性能测试 | 第60-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封端改性及助成膜性能 | 第63-75页 |
4.1 前言 | 第63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3-66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63-64页 |
4.2.2 实验仪器和装置 | 第64页 |
4.2.3 新型b-PUD的合成 | 第64-65页 |
4.2.4 分析与测试 | 第65-66页 |
4.2.4.1 乳液粒径测试 | 第65页 |
4.2.4.2 聚合物乳液低温成膜性测试 | 第65-66页 |
4.2.4.3 其他性能测试 | 第66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6-73页 |
4.3.1 影响b-PUD助成膜能力因素探讨 | 第66-71页 |
4.3.1.1 封端剂的选择 | 第66-67页 |
4.3.1.2 NCO封端度的影响 | 第67-69页 |
4.3.1.3 NCO/OH摩尔比的影响 | 第69-70页 |
4.3.1.4 聚合物多元醇的影响 | 第70-71页 |
4.3.2 助成膜b-PUD添加比例对MFT的影响 | 第71-72页 |
4.3.3 复配乳胶粒径分布 | 第72-73页 |
4.3.4 助成膜b-PUD用于超低VOC水性透明底漆 | 第7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件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