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3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和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9页 |
一、关于群体性事件轨迹问题 | 第12-13页 |
二、关于业主维权问题 | 第13-16页 |
三、关于“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 | 第16-1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9-21页 |
一、文献研究 | 第19-20页 |
二、案例实证研究 | 第20-21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3页 |
一、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二、研究的不足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23-30页 |
第一节 特大型城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概念 | 第23-27页 |
一、特大型城市 | 第23-24页 |
二、“类住宅”项目 | 第24-26页 |
三、“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 | 第26-27页 |
第二节 特大型城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 | 第27-30页 |
一、主辅因素互动理论 | 第27-28页 |
二、现代治理理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概况、构成要素、特征及影响 | 第30-36页 |
第一节 “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概况 | 第30-31页 |
一、“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现状概览 | 第30页 |
二、“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类型 | 第30-31页 |
第二节 “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构成要素 | 第31-33页 |
一、“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 | 第31页 |
二、“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诱因 | 第31-32页 |
三、“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结果 | 第32-33页 |
第三节 “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特征 | 第33-34页 |
一、利益根本性 | 第33页 |
二、组织计划性 | 第33页 |
三、对抗暴力性 | 第33页 |
四、反复顽固性 | 第33-34页 |
第四节 “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影响 | 第34-36页 |
一、消极影响 | 第34-35页 |
二、积极功能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关于S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案例的实证研究. | 第36-53页 |
第一节 关于S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概述 | 第36-40页 |
一、S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背景 | 第36-38页 |
二、S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爆发过程 | 第38-40页 |
三、S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平息恢复 | 第40页 |
第二节 S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困境 | 第40-44页 |
一、制度环境中的市场失序 | 第40-41页 |
二、政府信任危机下的决策失效 | 第41-42页 |
三、维稳强权下的媒体“失声” | 第41-43页 |
四、危机高压下的软妥协 | 第43-44页 |
第三节 S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基于S市涉事小区L小区实地调研 | 第44-53页 |
一、“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根本原因的积累 | 第45-46页 |
二、“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主要因素的汇聚 | 第46-48页 |
三、“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辅助要素的涉入 | 第48-49页 |
四、“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主辅因素的互动 | 第49-53页 |
第五章 国外防控住宅群体性事件的实践和经验借鉴 | 第53-59页 |
第一节 国外防控住宅群体性事件的实践 | 第53-55页 |
一、美国防控住宅群体性事件——“重要空间法” | 第53页 |
二、日本防控住宅群体性事件——完整的预防和化解程序 | 第53-54页 |
三、英国防控住宅群体性事件——协议沟通为先,司法裁决为后 | 第54-55页 |
第二节 国外防控住宅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借鉴 | 第55-59页 |
一、健全住宅相关法律机制 | 第55-56页 |
二、注重事前效应而非事后 | 第56页 |
三、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 第56-57页 |
四、第三方介入 | 第57-58页 |
五、完善财政合理赔偿制度 | 第58-59页 |
第六章 优化特大型城市“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防控策略. | 第59-70页 |
第一节 消减导致“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根本因素 | 第59-63页 |
一、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合法合规化管理 | 第59-60页 |
二、健全政府部门的监督问责机制 | 第60-62页 |
三、构建“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预警系统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切断“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因素 | 第63-65页 |
一、加强政府诚信建设 | 第63-64页 |
二、基于现代治理理论建立科学民主化的决策机制 | 第64-65页 |
第三节 阻隔“类住宅”项目群体性事件的辅助要素 | 第65-70页 |
一、完善利益诉求机制 | 第65-67页 |
二、营造多方共谋的理性舆论引导路径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