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目录 | |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目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1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4-16页 |
3 理论基础 | 第16-20页 |
· 信息加工模型理论 | 第16-17页 |
· 双重编码理论 | 第16页 |
· 命题符号理论与知觉符号理论 | 第16-17页 |
· 语义的激活扩散模型 | 第17页 |
· 创造性思维研究模型理论 | 第17-20页 |
· 四阶段模型 | 第17-18页 |
· 智力的三维结构模型 | 第18-19页 |
· 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 | 第19页 |
· 潜意识推论模型 | 第19-20页 |
4 与创造性研究相关的专长维度解析 | 第20-24页 |
· 知识表征 | 第20-23页 |
· 概念与概念拓展 | 第20-21页 |
· 语义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 第21页 |
· 表象知识 | 第21-22页 |
· 图式与脚本 | 第22-23页 |
· 问题解决 | 第23-24页 |
· 问题与问题解决 | 第23页 |
· 常规性问题解决与创造性问题解决 | 第23页 |
· 知识经验与问题解决——基于专长的研究 | 第23-24页 |
5 与创造性思维研究相关的维度解析 | 第24-27页 |
· 思维 | 第24-25页 |
· 思维的定义和特征 | 第24-25页 |
· 思维的分类 | 第25页 |
· 创造性 | 第25-27页 |
· 创造性的分类——原创与再创造 | 第25-26页 |
· 想象 | 第26页 |
· 对创造性结果的评价维度——新颖性和实用性 | 第26-27页 |
6 思维研究的基本方法 | 第27-29页 |
· 任务分析 | 第27页 |
· 反应模式分析 | 第27页 |
· 反应时分析 | 第27页 |
· 言语报告分析 | 第27-28页 |
· 神经生理学方法 | 第28-29页 |
第二章 实证研究方案 | 第29-53页 |
1 领域知识对个体语义表征的影响 | 第29-40页 |
· 问题提出 | 第29页 |
· 问题假设 | 第29-30页 |
· 被试 | 第30-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实验设计 | 第32页 |
· 实验任务 | 第32页 |
· 实验过程 | 第32-33页 |
· 实验结果 | 第33-40页 |
· 丰富者与贫乏者对不同类型配对词语义联系的主观评分 | 第33-36页 |
· 丰富者与贫乏者对不同类型配对词语义联系主观评分的判断反应时 | 第36-38页 |
· 实验一结果汇总 | 第38-40页 |
2 领域知识与表象在创造性认知活动中的互动(实验重点部分) | 第40-53页 |
· 问题提出 | 第40-41页 |
· 问题假设 | 第41-42页 |
· 被试 | 第42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实验设计 | 第43-44页 |
· 实验任务 | 第44页 |
· 实验过程 | 第44-45页 |
· 创造性联想任务典型案例示意 | 第45-46页 |
· 实验结果 | 第46-53页 |
· 被试完成创造性联想任务所涉及认知因子的总体描述 | 第46-48页 |
· 专业知识背景的选择与创造性联想任务质量的关系 | 第48-49页 |
· 知识与是否基于具体表象完成创造性联想任务的关系 | 第49-51页 |
· 知识类型自我优势评估与创造性联想任务质量的关系 | 第51-52页 |
· 实验二结果汇总 | 第52-53页 |
第三章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53-59页 |
1 实验一结论与讨论 | 第53-55页 |
· 对配对词语义联系的主观评分,专家较新手更具两极明确性 | 第53页 |
· 知识具有领域特殊性 | 第53页 |
· 语义识别的判断反应时差异——语义的亲疏度影响专家的判断快慢 | 第53-54页 |
· 语义识别的判断反应时差异——专家之“快”的跨领域迁移 | 第54-55页 |
2 实验二结论与讨论 | 第55-59页 |
· 专家较新手更擅于自主提取领域知识完成创造性联想任务 | 第55页 |
· 专家较新手更倾向于借助具体表象完成创造性联想任务 | 第55-56页 |
· 专家较新手对自我知识水平的认知更客观 | 第56-57页 |
· “新颖性”和“实用性”的非正比例关系 | 第57-58页 |
· 领域知识促进创造性能力的迁移具有前提性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教育意义与研究展望 | 第59-64页 |
1 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加工机制带给教育实践的意义 | 第59-63页 |
· 知识的学习与激活 | 第59-61页 |
·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 第59-60页 |
·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 第60页 |
· 知识的激活 | 第60-61页 |
· 表象对语义的补充在教材编写中的应用 | 第61-62页 |
· “专才教育”与“通识教育”的辩论 | 第62页 |
·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 第62-63页 |
2 基于专长角度对创造性思维研究的思考和展望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5页 |
硕士研究生期间学术科研成果 | 第85-86页 |
后记 | 第86-87
页 |